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下大力气 稳步推进我校国际硕士项目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6日 来源:

11月26日上午,校长朱崇实主持召开了国际硕士项目负责人座谈会,副校长邬大光、我校承担国际硕士项目的6个学院负责人和校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

我校自2006年开始启动了中国文化、中国民商法、中国经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海洋事务以及化学工程六个专业全英文授课国际硕士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并于今年秋天迎来了首批37名国际硕士研究生,他们来自24个国家,除23名来自非洲外,其余的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泰国等。在这37人中,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有18名,享受厦门大学新生奖学金的有10名,自费生有9名。据悉,由学校统一牵头,全校整体推进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硕士项目,我校这一做法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

座谈会上,朱崇实听取了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和海洋与环境学院有关项目负责人的情况汇报。与会的职能部门领导就各学院目前在推进项目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做了说明,对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办法的建议。

针对各学院提出的问题,邬大光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应当从学校的层面上进一步推进该项目,学校需要有一个单独的管理机构作总负责和总协调,这样有利于搜罗我校最优秀的教师资源,设置最合理、最优秀的课程并最大化地共享、应用这些资源。他建议,该项目的课程按照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分类法设置,另外,在适当的时候,学校也应当为国际硕士研究生们开设英语基础强化班和中文基础强化班。

在听取与会人员的汇报和讨论后,朱崇实作了四点总结。他说,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努力下,我校国际硕士项目尽管启动比较仓促,但开局不错,各学院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从中也得到不少办学经验。国际硕士项目是学校整体发展,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环节,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必须下大力气长期办好、逐步拓展的。对此,大家务必提高自身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任何学院或学科,若想长足发展,都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朱校长指出,项目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协调:招生办统一招生,研究生院承担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任课教师质量考核等教务性工作,学生处统一处理学生管理工作(其中涉外事务性的工作,如签证等由国际处负责),最终的教学工作落实到各学院。他表示,自己也将切实承担责任,亲自过问该项目实施,为大家处理具体事务。

朱校长说,该项目的专项经费将尽快落实到各有关学院,希望学院实事求是,切实把经费用到位。他强调,各学院也要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那些课教得好、深受学生好评的教师,学校将大力宣传和表彰。

邬大光提出以院为主、全校协调,并分类开设课程的做法,朱校长对此表示赞同。他进一步指出,国际硕士项目研究生虽然分布在不同学院,但始终是个整体,安排这些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必不可少。另外,各单位也要创造条件,想办法让中国学生同他们开展多种、有益的交流。

(陈 浪)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