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7日,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举行。这也是作为世界分析谱学界顶级峰会的国际光谱会议首次在中国、第三次在亚洲召开。
本届光谱会议由7个分会和6个研讨会组成,还有在上海召开的“蛋白组学新技术”会前会和在北京召开的“X射线光谱”会后会。会议研讨的范围涵盖了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质谱、激光光谱、X射线和同步辐射、化学计量学等光谱/质谱分析的各个方面;同时还组织了形态分析、环境分析、元素质谱前沿、生物光谱传感技术、光谱在纳米材料的应用、表面增强光谱等当前世界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研讨会。
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光谱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联合主办。
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光谱学家参会,126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受邀在会议期间作报告,6位该领域世界顶级科学家做了大会报告,其中包括中国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洗鼎昌院士。
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赐贵、我校校长朱崇实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副主任陈拥军出席了24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并致辞。
刘赐贵说,如此高规格的会议选择在厦门召开,是中国光谱学界的骄傲,更是厦门的骄傲。建设区域性科技研发中心,是厦门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在科学仪器产业化方面,厦门已初步具备科研人才、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等产业配套环境,我们非常希望此次会议能为厦门市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朱崇实说,光谱、质谱分析目前已经成为化学、地质学、生物化学等几十个学科领域不可或缺的分析检测手段。厦门大学化学及相关学科长期积淀的学科优势以及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厦大的分析化学学科在光谱/质谱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在环境科学、先进材料、中药现代化等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先导作用。本届大会得以在厦门召开,是我国光谱界学者近十年努力争取的结果,也是国际光谱学界对中国光谱科学发展的充分肯定。
据担任会议主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说,本次会议旨在邀请全球光谱/质谱学者集聚一堂,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建立更多国际合作,以推动谱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首届国际光谱会议于1949年在法国举行,在已往的34届中只有8次是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召开,亚洲地区也只有日本和土耳其主办过。黄本立说,“我们像申办奥运一样申办国际光谱会议”,2003年,78岁的黄本立代表中国到西班牙申办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最终中国以18比11的票数胜过另一个申办国家匈牙利,取得了主办权。
(宣传部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