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身边的感动:多和少的辩证法——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暾东老师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7日 来源:

多和少,从来都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怎么处理好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刘暾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刘暾东,中共党员,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师。从2004年开始,他的教学成果让人刮目相看。2005年获得航天部“CAST”奖教金,2006年获得厦门大学奖教金“清源奖”,在这些奖项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耕耘。对此,还是他指导的研究生小郭说得好,“刘老师是一个很能和学生相处的人,在我们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经常手把手地教我们,平时也非常注重和我们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刘老师还指导着多名研究生,对学生他一直坚持少埋怨、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导。他觉得,“在这个高速度发展、多变且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不被社会前进的步伐所淘汰。”

正是秉着这样的育人理念,他的学生也愿意就当今学术前沿有争论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一位学生就说,刘老师做他的硕士指导老师,是他学习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在刘老师的学生中,类似的评价是非常多的。

不过,刘老师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却只有八个字———“正直做人,踏实做事”。凭着这么一股劲,刘老师从硕士阶段就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之后又主持了多个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他是我校2007年重点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分项目“电气实习基地”的负责人,为此他带领其他项目组成员,辗转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考察工作,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备选方案。

日常的教学科研是繁忙的,可刘老师也没忘了抽空和他的学生聚一聚,虽然次数不多,但学生对此赞不绝口。就像他的研究生小郭,这位来自部队的小伙子,在向笔者描述了刘老师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和关心后,用一句话给出了自己的总体评价:“总之,非常不错!”

(洪长晖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