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省沅江市第一中学的负责人打电话到我校自动化系,对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师贺建勋教授表示感谢。至此,贺建勋教授带病捐资助学的事情才为大家所知晓。
今年已年近80的贺建勋教授,是个中风10多年的病人。1995年,60多岁的贺建勋教授到外地进行学术交流,下飞机时不幸中风。从那以后,他的右手和右脚都不太灵便,不仅生活无法自理,还要长期吃药维持身体。现在贺建勋教授独自居住在凌峰六,身边只有一个保姆照顾他。由于孩子不在身边,目前贺建勋教授主要靠退休工资维持自己和保姆的生活,生活并不宽裕,但贺建勋教授仍没有中断捐资助学。
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贺建勋教授,深深懂得贫苦人家的孩子读书不容易,向记者讲述那段贫困落后、挨饿受冻的岁月时,老人突然控制不住情感,象个孩子般大哭起来……
贺建勋教授1928年出生在沅江郊区橘子园的一个农民之家。家境贫寒的贺建勋求学之路异常崎岖,初中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由于家庭贫困一度辍学。贺建勋又是幸运的,他靠着老师和乡亲们的帮助和支持,考上益阳第五师范,1950年又考入东北人大(今改为吉林大学),靠政府提供的助学金踏上了通往理想殿堂的道路。
2004年,年事已高的贺建勋教授反哺母校沅江一中,捐赠七万元作奖助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家庭贫困但有志气、好读书、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贺建勋的这一举动,家乡的亲戚们曾经非常不理解,也曾经吵过、闹过,毕竟他们也穷,也需要贺建勋的资助。
为了捐资助学,贺建勋教授生活异常简朴。“现在我虽然生病,看病吃药需要很大一笔钱,每月的工资也仅够应付治疗费用,但家乡的孩子们面临着失学,他们的家庭比我更困难,自己挤出点钱帮助需要的人也值得。”简单的言语背后,是他对家乡贫困学子无以言表的深情和关爱,是一位共产党员崇高的情怀。
今年是信义中学校庆一百周年,贺建勋教授又在积极地筹集资料和款项,准备捐一些钱表达自己的心意。“如果不是钱被偷了,我还可以捐更多的”,贺建勋教授惋惜地说。原来,不久前在贺建勋教授家干活的保姆见利忘义,偷了他辛苦攒下的钱跑了。贺建勋教授原本简朴的生活更加清贫,他心里明白,自己的一点节省,可能改变贫困学子的一生,改变一个家庭的困境。
《诗经》里有句珍珠般的言辞: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贺建勋教授只是播下了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缘于一颗感恩的心。
(郑莉整理 感谢自动化系孙怀清老师为本文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