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我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在我校举行2007年夏季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预测发布会,公布了利用CQMM模型对中国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共六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这是在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发布2007年上半年度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后,在国内第一时间发布中国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数据,提供资产价格波动财富效应的政策模拟分析,也是CQMM自去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的第三次预测数据发布。
发布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主持。我校党委书记朱之文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他说,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四年增长10%,今后是否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是否会过热,这些宏观热点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以及国内外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次预测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他们的研究对于政府宏观决策部门判断形势,进行下一步政策调节,对社会公众理解宏观形势,对学术界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启发意义。朱之文衷心希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届能关注这一研究,协助课题组不断改进它、完善它,使该项目研究为改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简称CQMM)是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需求导向的小型动态季度宏观模型。它以短期预测为主要目的,并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与政策模拟。在充分考虑转型期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建模影响的基础上,依据近期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设定方程,利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构造模型。目前,CQMM是中国国内唯一投入运行并定期发表经济预测、经济分析与政策模拟评估的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发布会上,我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胡朝霞副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陈抗教授发布了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包括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的评价与展望、宏观政策建议等。
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经过模型计算与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过热。虽然居民消费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4.4%,并且已经连续四个月突破3%的警戒线,但这一轮消费价格的上涨基本上是结构性的,主要集中在食品上,非食品价格仍然平稳。近期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幅已经开始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平稳,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也没有加速上涨的趋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5、6两个月甚至连续出现下降趋势。按三大产业分,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而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增长最突出。其中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分别体现出出口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强势拉动。但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没有反映制造业过热的迹象。消费方面,上半年在居民收入持续两年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品生产的潜能得到释放,使得社会总需求的扩张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强。总需求结构从倚重投资与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并重。投资方面,央行货币政策已经有效地抑制了投资扩张。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投资资金中的贷款资金、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来源作用明显。此外,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近年有明显加强。净出口方面,人民币升值开始拉动一般贸易进口,但加工贸易进口受加工贸易出口以及出口中进口含量的下降影响增幅显著下降。总体上看,受进口影响,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宏观政策方面,国家投资公司的成立与特别国债的发行进一步加强了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只要管住货币供应,食物消费品价格的上涨预计将不会传递到其它消费品和投资品。
发布会上,课题组对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作了如下预测:在预计人民币今明年将分别上升5%、4%的幅度、2007年上半年世界市场需求继续适当增长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将维持2007年第二季度的水平直到2008年第二季度再提高0.27个百分点的假定下,2007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将回落到11.43%,第四季度将进一步下降为10.56%,预计2007年全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11.19%。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继续回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在年底将回落3.16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为13.8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小幅下降至17.67%。净出口增长速度将减缓至66.01%;同时,外汇储备增速将大幅提高至55.08%。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方面,随着肉禽、蛋类等食物的供应逐步恢复正常,居民消费价格可望在今年第4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回落趋稳。由于惯性作用,预计今年第三、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将缓慢上升至4.44%、4.5%,到明年第一季度则将回落至3.51%,明年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将低于3%的警戒水平;主要价格指数也将进一步回落。
课题组建议: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继续管住货币,防止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冲动迫使投资品价格也加速上涨,从而导致真正的经济过热;第二,政府应当积极引导消费者预期。由于与去年同期相比的下半年居民消费物价(同比指数)还将会持续增长,但是,与上半年或前一季度的居民消费物价相比(即环比指数)趋于回落状态,因此,在经济分析时,不仅要注意与去年同期的同比指数的变化,更要重视与前期相比的环比指数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此外,还必须考虑到不同时期社会公众对经济形势的关注热点不同,往往出现不同时期对同一现象的不同判断,在长期内需不足,增长乏力之后,社会公众往往更为关注经济增长能否持续,忽略价格的变动,相反,在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四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之后,物价指数就往往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宏观经济当局在仔细分析经济运行走势之后,要适当引导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如,当前需要指出同比价格指数与环比价格指数在反映宏观经济走势上的不同作用,避免单一根据同比增长率持续增加得出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加速的有偏判断。
发布会上,课题组还就中国宏观经济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宣传部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