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大学是一座无瑕的白色象牙塔,做一个是与世无争的“院校人”是让人羡慕的;而企业老总们却说:“我们要的是职业人,不是院校人。”那么,塔内的大学生们在就业压力下,势必面临着从“院校人”转换到“职业人”这一问题。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一转换呢?
7月3日下午,由厦门市思明区人才服务中心、《厦门晚报》主办,厦门共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校企对接,促进就业”高校巡回演讲来到了厦门大学,在漳州校区报告厅为软件学院的同学做报告。现为国家一级企业培训师、中山大学MBA客座教授文诚艺老师为同学们作了《从院校人到职业人》的精彩演讲,告诉学生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从“院校人”到“职业人”的跨越。厦门大学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科科长刘艳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成冬英副主任、厦门市共赢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李志强总经理等参加了讲座。
作企业青睐的人才
“企业招聘人才,不求名校出身,只求综合素质好。能快速认同企业文化、忠诚敬业、善于沟通和富有激情的应届毕业生最受企业青睐。”文诚艺老师说,“这些都是一种职业素养,而我们的大学生们恰恰最缺少企业最为看重的职业礼仪和规范。”
“要成为领袖,请你先穿上有领有袖的衣服。”文诚艺老师风趣地说,“在面试中,如果应聘者穿的是没领没袖的衣服,我会请他买一件,然后再来面试。”文老师表示,这不是死板的“强制”,而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礼仪。
“不但要会搞关系,还要搞好关系。”文老师坦言,这不是不正之风,而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职业素养。他表示,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有搞好关系的说法,外国人也同样注重关系的经营,二者的差别只在于“关系”的不同:中国人看重的血亲关系,外国人重视的则是同学关系。“《西游记》里的白骨精之所以成了为孙悟空金箍棒下的唯一亡魂,关键在于她没有经营好她的关系网。”文老师别出心裁的解说赢得了满堂掌声。
“还要随身带着你的笔记本和笔。”文老师告诉同学,“不仅要带着,还要带好。”笔记本要尽量小,方便随时掏出记录;而笔要有红、绿、黑三色:红色代表紧急事件,绿色代表计划性、还处于设想阶段的方案;黑色则代表已经敲定、不可改变的决策。“纸和笔体现的也是你的职业素养,不可轻忽。”文老师说。
补齐你的水桶
文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小虫的故事:一只原本与世无争的小虫因为中国加入了WTO而经历了种种磨难。它在艰辛地躲过铁锹的侵袭、鸟儿和青蛙的捕食、人类的铁蹄和汽车的碾转……以为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时,却在高尔夫球洞里枕着美梦死去。
“在这个剧变的时代,没有人可以无视环境的改变而坐稳自己的位置。别让自己做那只小虫,顶住了种种劫难却顶不住安逸。”文老师告诫同学,应用“变化”应对变化,只有补齐水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才能避免被淘汰。“走出高校、步入职场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一个职业人。许多时候,同学们还是以‘院校人’的方式混迹于职场。大学生们最缺乏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通用管理能力。要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就必须补齐水桶,做到职业化思考、职业化说话和职业化做事。”文老师总结到。
职业化思考:做好三级菜单
“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让你的思考职业化。”文老师强调说,企业要求员工在想问题时应该是建设性的,仅仅是停留在一般的“想”而没有深入思考是无用的。
“掌握‘工具化思维’的思考方式,把各种管理思想、理念、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转化为能在经营管理中使用的‘工具’。”文老师举例说,“5W1H(what、why、where、when and how)是大家比较了解的一种思维模板。但‘工具化思维’要求一个职业人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级菜单’上,而是要做到并做好‘三级菜单’。”
“问做什么、为什么、在哪做等是你的‘一级菜单’;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在哪个地点等则表明你已经开出了‘二级菜单’;如果能继续深究,思考能否干别的事情、能否在别的地点进行等就意味着你做好了你的‘三级菜单’。”文老师告诉同学,他之所以能够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得到老板赏识就在于他为公司的每一件事都准备了一份“三级菜单”。
职业化说话:深度发展你的回答
面对文老师的“你的软件设计专业能为我们公司带来什么”的问题,许多同学给出的“能提高效率、带来效益”的回答出人意料地只得到了40分的低分。对此,文老师解释说:“不要只告诉别人你的结论,应在深度上发展你的回答,学会立体化的思考和表达。不仅要告诉别人结果会是怎样,而且要让人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没有粗面和鱼丸却一再在粗面和鱼丸上纠缠——麦兜的错是我们一看都明白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职业化地说明麦兜究竟错在哪。”文老师侃侃而谈,“表达时一定要有清晰的逻辑,而且要一针见血、抓住重点。”
职业化做事:从做、坐到作
“法国人花了2个月的时间、总计拍摄了598次、付出把4个拍摄人员送进了精神病院的代价完成了没有一个剪接镜头的汽车广告,这就是一种职业化的做事方式。”文老师告诉学生,“企业要的是有用的、能够用的人才。”企业不仅仅要求员工去想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求员工具备团队、资源、成本观念,碰到问题时能多从公司的利弊、优劣进行比较从而处理好问题。
“对待自己,也要采用职业化的做事方式。别把自个当人看,把自己当作一件产品,通过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用一生的时间做好推销自己这一件事。”文老师补充道。
文老师最后总结说:“职业人就是要努力从‘做’、‘坐’走向‘作’。做,是老老实实做人,融入企业文化,绝对遵守公司章程,做事要努力做到位;坐,是要经常坐下来思考,改变思维模式,具有团队、资源、成本观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作’——做员工作出个样子,拥有好的职业心态和职业习惯、具备职业风范,力争有所作为。”
(厦门晚报实习记者 陈秋娟 软件学院 王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