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师生深情送别林鹏院士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24日 来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ISME)理事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生态学会顾问,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名誉主席,福建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林鹏2006年9月11日因公遇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不幸于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逝世,享年76岁。在5月23日举行的向林鹏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上,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为这位热爱科学、勇攀高峰的生物学家送行,缅怀他追求真理、为科学奋斗的一生。

林鹏院士受伤后,国务院、教育部、省市校各级领导在得到报告之后,对抢救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全省乃至国内一流医疗专家参与指导抢救工作。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原厦门市市长张昌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唐国忠等领导都对林鹏院士的救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

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李卫红派员专程来厦到医院看望林鹏并慰问家属。受卢展工、黄小晶的委托,副省长汪毅夫专程到医院看望、慰问,并指示相关部门精心治疗。

有关领导何立峰、张昌平、王捍峰、李宁、李红、陈向先、鞠维强、王钦敏、洪永世、刘锡贵、陈修茂,我校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原校党委书记王豪杰等多次到医院探望、慰问,指导救治工作。

卫生部和省市卫生部门组织国内著名医疗专家先后为林鹏会诊百余次。厦门市第一医院为林鹏做了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治疗、护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疗专家也密切配合会诊。

林鹏院士逝世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科院院士陈宜瑜,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省、市领导卢展工、黄小晶、王三运、何立峰、张昌平、陈桦、汪毅夫、王钦敏、张帆、刘赐贵、陈修茂等各级领导;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林科院,国家海洋局,民进中央及省委、市委,卫生部保健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龙岩市,中科院海洋所,浙江大学,中国生态学会等部门、单位;我校朱之文、朱崇实等校领导,蔡启瑞、田昭武、张乾二、唐崇惕、黄本立、万惠霖、赵玉芬、郑兰荪、田中群、张立同、潘懋元、王豪杰等林鹏生前的同事、亲朋好友、学生等各界人士,以不同的方式对林鹏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向林鹏院士遗体告别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主持。校长朱崇实教授致悼词。校长在悼词中介绍了林鹏院士的生平业绩,并说,林鹏院士为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力量。他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位优秀的教师,但他留下了一笔宝贵而丰富的精神财富。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胸怀坦荡、平易近人的的高尚品德,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校长号召师生员工学习林鹏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特别是学习他为人民的科研和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无限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科院植物所特聘教授林光辉代表林鹏的学生缅怀恩师,林鹏亲属代表表达沉痛的哀思。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华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厦门市领导洪碧玲、丁国炎、曾国玲、苏文金、郭振家、庄威等,我校领导朱之文、朱崇实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林鹏遗体前肃立默哀,向林鹏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握手表示深切的慰问。我校有关单位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师生代表及林鹏生前亲朋好友600多人也赶来为林鹏院士送别。

林鹏1931年出生于福建晋江,从小生活在龙岩,1951年考入我校生物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加入民主促进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勇于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五十年如一日战斗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毕生致力于海岸湿地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红树林湿地生态领域系统的创造性成就,使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跨入当前世界海岸湿地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他参与制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红树林宪章”,是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和研究的纲领性文件。他致力于我国海岸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成就斐然,被誉为“中国红树林之父”。他逝世后,人们称赞他“献身科学,为人正直,诚信刚毅,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堪为学界楷模。”

(卢明辉)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