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甚勤,识见卓然”,这八个字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陈祖武先生对《明清史研究》一书的评价,事实上用它来形容作者本人同样贴切。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我校历史系钞晓鸿教授。
钞晓鸿是陕西渭南人,1997年在我校攻读专门史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在教学过程中,钞晓鸿展现出的是西北汉子敢闯敢干的本色,他开设了紧跟国际学术潮流、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课程;多次带领研究生、本科生进行社会调查,服务社会,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指导的本科生论文在“全国史学新秀”征文中两次获奖,他指导的研究生在硕士阶段就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作为一名青年学者,钞晓鸿的研究视野开阔,攻读博士期间就在著名刊物《中国经济史研究》上发表论文,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也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钞晓鸿撰写专题论文,纠正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在《清史稿》灾异志档案属性、数量方面的错误。他在2004年出版的个人专著《生态环境和明清社会经济》更被誉为“明清社会经济史与生态环境史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2002年,钞晓鸿在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作访问学者,期间在中国史学界最高级别刊物《历史研究》上发表7万字的超长篇幅论文,是该刊创刊50年来单篇最长的论文之一。
与此同时,钞晓鸿还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和省市课题,多项课题成果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励。目前他参与了建国以来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最重大的项目之一“国家清史工程”,负责其中“财政金融志”的收入部分。
正是凭着学术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钞晓鸿被推举为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
都说治史就像走进了一道窄门,但耶稣说过“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开始很窄才会越走越宽广。钞晓鸿教授也将在自己热爱的史学研究和教学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洪长晖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