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厦门大学2007年度科研工作会议在建南大会堂隆重开幕。校长朱崇实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其他在校校领导陈力文、潘世墨、魏洪沼、杨勇、陈国凤、李建发、张颖及校长助理黄如彬、庄宗明,中科院院士、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万惠霖、田中群等一并出席开幕式。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学院、研究院教授、副教授、科研秘书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副校长孙世刚主持。
在报告中,朱校长阐述了科学研究在研究型大学中的重要意义,重点报告和分析了我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2007年度学校科研工作的思路。
朱校长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科研的重要意义。创新是高校的强校之本,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也在于能否把科研融入教学;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研究与解决各类难题是最有价值的服务;高校核心力强弱关键在于科研能力的强弱。
谈到我校的科研现状时,朱校长充分肯定了2006年度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各类重大重点项目明显增加,经费增长“多点开花”,经费来源日趋多样,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出现好的苗头;科研平台与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科研实力明显增强。1个教育部属科研平台、7个福建省科研平台、1个厦门市工程技术中心获准建设,复办了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已开始运作,5个国家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效果显著;科研团队建设取得进展,团队力量开始展现实力。“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各学院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初步形成“国家级”、“部省级”、“学校级”的三级团队,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始切实发挥“带头人”的作用,科研体制伴随创新团队的建设正发生深层次的改革与变化;科研成果的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局面。2项科研成果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7项科研成果获2006年省部级奖励(其中1项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科研成果获2006年度厦门市奖励, 19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获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仅次于北大、武大、人大,居第4位(其中一、二等奖7项,仅次于北大、北师大,居第3位);科研成果的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局面。发表了一批高影响因子的论文,高水平的专著持续增多,2006年共有69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60项),一批成果得以转化和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报告中,朱校长分析指出了我校当前科研工作的主要不足:与规模相当的兄弟院校相比,我校的科研总量偏小,各学科发展仍不平衡,去年理工科的科研经费66%集中在生命科学、海洋与环境、化学化工三个学院,人文社科的科研经费57%集中在人文、管理、经济三个学院; 争取重大课题的能力仍然薄弱,至今仍然没有能够主持“973”等重大科研项目,横向课题也缺乏重大的工程项目。跨学科组织科研攻关的能力还不足,缺乏战略科学家,思想认识尚有待提高;科研平台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科研条件尚待改善。平台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程度很低,科学家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科研条件还跟不上科研发展的需要。创新意识、敢为天下先的意识不足。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团队意识、协同攻关的意识不足,对科学研究的客观发展规律研究不够。
对下一步科研工作,朱校长提出了若干意见: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摆正科研在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和地位。他希望科学家把科研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充分享受科研的乐趣。高校里的科学家应具备教学与科研相融的才干,要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激发自己的灵感,知识分子要把解决国家和社会(地方)的困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要深入研究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探讨,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完善学术组织,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学术指导和规划作用,要根据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创造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环境。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要加大一流人才的引进力度,从根本上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增强抓大项目、联合攻关的能力。四要大力改善科研条件,为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要加快“216工程”的建设,尽快缓解科研用房不足的尖锐矛盾;加强“985工程”的建设,加强科研大平台的建设,为多学科联合攻关创造条件;力争尽快改善中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让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五要加强管理,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更多地提供科研信息,要组织协调,帮助组建好科研团队,协同攻关,要更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各类政策、措施。最后,朱校长希望全校师生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努力开创我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副校长张颖、李建发先后对2006年我校理工科和文科的科研情况作了总结,并分别对2007年我校理工科和文科的工作思路作了说明(另作报道)。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在会上宣读了《厦门大学关于表彰二000六年度科研业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的决定》,朱校长等与会校领导及校长助理为获奖单位和个人一一颁奖。学校今年设置的科研奖励达12项之多,奖励和配套经费达550.29万元,其中理工科奖励经费为185.2万元、配套经费为235.94万元,文科奖励经费为77.7万元,配套经费为51.45万元。
4月29日下午,各学院(研究院)分头组织讨论校领导的报告和相关工作草案。30日上午,各学院(研究院)分别召开了科研工作会议。30日下午,学校将在建南大会堂召开本次科研工作会议闭幕式,部分学院(研究院)将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校党委书记朱之文将在闭幕式上作会议总结报告。
(宣传部 陈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