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厦大女性学堂首次开讲,中医系周叔平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中医妇科教学和临床经验,为女性特别是中年女性献上健康养生锦囊。
女性学堂是我校妇女委员会打造的一个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据妇委会主任蒋月教授介绍,学堂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研讨专业理论,促进学术提升;二是普及实用知识,共享生活智慧。
女性学堂推出的第一讲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年女性的保健,周叔平引用我国医学家、养生学家张景岳的话说,“人到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这是因为,人到中年特别是30岁至45岁之间,思维能力日趋完善,知识积累丰富,精力充沛,迎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身体的机能却从旺盛走向衰落,不得不遭遇健康的多事之秋。此时若养生得法,对平安渡过以后的人生路将大有裨益。
周叔平提出要“养中年”,即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的起居饮食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从思想上及早重视。身体器官机能的自然衰退在25岁-30岁就开始了,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而人为因素,如劳逸失度、睡眠不足、多次人工流产和营养失调等会让精气的衰耗雪上加霜。所以,人到中年要重修生息。生活要有规律,做到“三不”和“四定时”,就是不熬夜,不吸咽,不喝浓茶、不饮酒,起、居、进、出四定时。
周医生建议中年女性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食一些中药滋补和保健品,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也可按时令进行饮食调养,一般是春补肝,夏补心、秋补肺,冬补肾。
周医生特别提醒定期妇检是女性健康的护身符。要做到 “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病后防变”的三级预防。同时要要警惕女性健康的“六大杀手”,也就是宫颈縻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葡萄胎、子宫内膜增殖症,外阴色素痣,争取早发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周叔平说,女性朋友要善于调节情志,一种豁达开朗、善良厚道的阳光心态,一颗“好胜、好奇、好学、好玩”的不老童心,才是“贻养后天,修理中年”的金玉良方。
(校妇女委员会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