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2007年生物科学实验课程研讨暨骨干教师培训班”及“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7年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会议为期3天,将通过大会报告、分组讨论等形式就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实验体系的改革以及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广泛讨论。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施蕴渝院士、副主任乔守怡教授、副主任许崇任教授、顾问王喜忠教授,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台湾东吴大学教务长赵维良教授以及在国家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等41所高校中工作在生命科学教学领域的教师前来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百余人。大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小麟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教授致欢迎辞。施蕴渝院士、吴爱华副处长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圣彩教授分别从生命科学发展展望、生命科学本科教学改革的规划及思路等方面做了概括性的讲话。
在大会发言部分,王喜忠教授及许崇任教授根据其多年积累的实验教学经验,比较中外生物学本科教育的差异,对生物学人才培养与能力训练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乔守怡教授提出以遗传学分析的思想搭建整体实验体系的思路。北京大学丁明孝教授则通过对生命科学的发展态势的认识来探讨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宗旨以及面临的问题,指出在生命科学领域,21世纪是细胞科学的世纪,如何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使之与时俱进是值得在座每一位生物教师认真思考的重要命题。台湾东吴大学的刘佩珊教授和曾惠中教授则从务实的角度,汇报了他们在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课程教授过程中采取的理念以及具体做法。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受教人,他们采取了小班教学、实际演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局面的能力,留心观察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并及时变化,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沈明山教授做了大会的最后发言,他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我院细胞与显微技术学实验课程以及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突出课程体系模块式教学的理念和分层次进行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引起在座教师们的极大兴趣。
根据会议日程安排,大会发言之后将进入分组讨论,各参会院校代表均就各自学校细胞生物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开课情况、特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汇报,并开展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大会于1月28日下午进行各组交流情况的汇报以及会议总结。1月29日,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漳州校区。
(生命科学学院 叶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