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系,它整合了生命科学学院的相关学科资源,开展农作物育种、禽畜品种改良、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并力争打造成海峡两岸农业生物技术交流的平台。
据了解,在我国的综合性大学中,能够开展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为数不多,而厦大在这方面有基础、有潜力。厦大生命科学学院1979年重建了水稻育种课题组,在王侯聪教授率领下,一直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的选育研究。课题组历经27年,培育出优质、丰产、抗病的早稻品种佳辐占,荣获2006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佳辐占加工而成的“好年东”大米已经上市。现在厦大正准备在龙海建一个新的高标准的作物育种基地,支持课题组长期开展研究。
1958年,厦大生物系就开始在龙海的金定村做金定鸭良种提纯科研,上世纪八十年代,科研人员选育出一种品质优良,产蛋率高的金定鸭,这个项目曾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后,农业生物系将继续培育新的金定鸭优良品系。
在基因工程方面,厦大农业生物技术系将主攻园林植物的转基因技术研究,比如,对水仙花进行转基因改造,就可能让花绽放不同颜色,使“凌波仙子”多姿多色。该系还将开展农业能源、生殖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据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圣彩教授介绍,由于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非常发达,厦大也将借助地缘优势,加强与台湾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农业生物技术系的定位是做基础应用研究,将结合已有的生物学相关学科,培养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生,暂不招收本科生。
(厦大宣传部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