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朱之文在副校长杨勇的陪同下,到校资产经营公司和后勤集团进行工作调研。资产公司和后勤集团的经营班子成员参加了调研会议。资产公司总经理金能明、后勤集团总经理邱七星分别代表资产公司和后勤集团向朱书记汇报了我校2002年底深化科技产业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主要开展的工作、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
在听取了介绍与汇报后,朱之文书记深情地回顾了他原来在校工作期间,先后在资产公司的前身——原建南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和分管学校产业、后勤的工作经历,对当时产业与后勤系统艰苦创业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作为一位学校产业和后勤的老兵,现在又重新回到学校工作,今天又与产业、后勤系统的负责同志见面,感到很亲切,对同志们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很感动,对我校产业和后勤近年来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很欣慰。他说,产业和后勤工作都是学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这两项工作的同志要有自信和自强精神。
朱书记用四句话对近年来产业和后勤的工作成效做了肯定。一是发展了。产业和后勤工作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在装备条件、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都得到发展。不仅在校内发展,还开始向校外延伸,资产公司下属企业80%以上的业务是学校外的,后勤集团也走出校门,在社会承包后勤服务业务。二是提升了。表现在服务水平提升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软件、硬件水平提升了,特别是人员素质提升了,产业和后勤逐步形成了专业化、高学历的管理团队。三是突破了。学校的应用研究成果尽管还不多,但已有突破。在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校科教委”就开始探索,寻求突破,但难度大,搞不上去,现在突破了。具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由资产公司运作,这就是机制上的突破。资产公司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成果转化模式,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极对外推介科技成果,虽然规模还较小,成效也还尚未全部显现出来,但也总算有了突破。创业艰难百战多,只要有开始,就有做大做强的希望。四是增强了。后勤的保障服务实力得到增强,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增强了,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 经济的实力增强了,从装备、人员、资金、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对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工作,有目的地走出去了,积极、广泛地与政府、企业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于今后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产业和后勤工作,朱书记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产业和后勤工作任何时候都要树立为学校服务的宗旨,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这个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这也是学校企业与社会企业的最大区别之一。
二要紧紧围绕育人。育人是学校的核心,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产业和后勤工作要起示范和引导作用。
三要坚持规范化标准。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讲求规范标准,要树立独特的企业文化,树立独特的服务形象,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提高我们竞争力。只有这样,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可以应付自如,迎接任何挑战。
四要注重科学决策。产业和后勤在对外服务、对外投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决策,尽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这是学校对产业和后勤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经营工作一定存在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学校和兄弟院校都有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记取。在经营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把各种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控制在可承受、可平衡、可消化、可化解的范围内,规避风险,稳健经营。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科技产业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许多事情都是新生事物。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是不行的。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是单纯为产业化而产业化,而是要为形成科技的持续创新,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而产业化,要为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而产业化,要为增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而产业化。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实践,不断借鉴先进经验,形成适合我校特色的产业、后勤发展模式。
六要注重培养人才。要搞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后勤社会化工作,没有人才不行,没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不行。要为产业、后勤的持续发展不断培养各个层面的人才。要积极建立人才培养的机制。要站得高一些,视野开阔一些,要求更高一些,从整体上提高决策、管理、服务和运作水平,努力使产业和后勤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发展得更快一些。
杨勇主持了本次调研会议。他要求资产公司、后勤集团的经营班子,要根据朱书记的六点指示,认真学习,专门研究,深入思考,落实到位。要更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勤奋工作,把产业和后勤工作推向一个更好更快发展的新阶段。
调研会议后,朱之文还接见了资产公司全资、控股企业和后勤集团各中心的领导骨干。
(胡继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