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策划,我校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福建师大等单位共同实施的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近日正式启动。1月17日,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汇报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出席了座谈会。我校朱之文书记、李建发副校长、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作为“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编纂单位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
2004年,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出版署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由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主持编纂的中央对台宣传重点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百册《台湾文献汇刊》出版发行。该项目在海峡两岸和国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标志着大陆整理台湾文献史料的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印证两岸文化源流、遏制“文化台独”、促进两岸交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韩国国家图书馆等国内外著名图书馆均收藏了此套文献。
《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即是以《台湾文献汇刊》为基础,将台湾文献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延伸、细化,组织实施而成的更大规模的“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由《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民间遗存台湾文献选编》和《海外遗存台湾文献选编》等4个项目构成,总计550册、30余万页、15000万字。出版工程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由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组织,我校和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共同实施,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工程于2005年12月全面启动,预计2008年完成出版。
台湾文献史料的时间跨度自明清两代、民国时期至1949年约400年,范围涵盖官方档案、民间收藏及海外遗存。部分档案藏品是首次解密或解密后首次使用,学术、史料价值极高。 该工程完成后,将给台湾历史、文化、经济、制度沿革等研究工作提供完整、系统的文献史料,使大陆学术界在涉台资料与拓展研究领域方面有实质性的跨越,引领台湾问题研究进一步深入。
我校一举获得《民间遗存台湾文献选编》和《海外遗存台湾文献选编》两项的编纂工作,依托人文学院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对民间遗存的台湾文献进行系统完整的搜集整理、筛选编辑工作。校长朱崇实任编委会委员,曾经主持编撰《台湾文献汇刊》的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担任两个项目主编。
《民间遗存台湾文献选编》和《海外遗存台湾文献选编》将以民间收藏和海外遗存的涉台契约文书、籍帐、族谱、碑文及科仪典籍为主要内容,充分详实地记录大陆人民移居台湾、开发台湾的历史事实,并以此印证两岸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这些必将在两岸关系研究及激发台湾同胞对于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上,产生特殊的意义。
(人文学院 哈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