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广纳贤言做大做强《厦门大学报》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5日 来源:

《厦门大学报》自2007年元月起由四开双色小报扩版为对开彩色大报。如何把扩版后的《厦门大学报》真正做大、做强,办出质量、办出特色?1月8日下午,学校召开专门座谈会广纳贤言,听取各方意见。

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代表校党委出席座谈会。校老领导吴宣恭、卞守耆,部分机关部(处)长、学院和有关单位领导,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校报主编,师生代表等参加座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郑保东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校报主编卢明辉首先简要回顾了校报的发展历程,并就校报扩版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打算作了介绍。他表示,今后,校报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和各种知识的学习,提高办报水平;要进一步拓宽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要加强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记者队伍和教工通讯员队伍的建设。要努力把校报办成导向正确、具有高校和厦大特色、在校内深受师生员工喜爱、在校外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高层次报纸。

陈力文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她充分肯定了校报扩版后的发展思路,对宣传部和校报编辑部的同志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力文说,校报是把每个厦大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无形纽带,是社会了解厦大的重要窗口,也是厦大人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校报通过宣传学校事业发展,反映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喜怒哀乐,发挥着宣扬、激励作用,引导师生以更加高昂的工作热情和信心面对学习与生活。校报在世界各地校友之间、全国高校乃至校外媒体之间广为流传,极好地宣传了厦大,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她指出,做好校报,一要有奉献精神;二要有高水平的素质;三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宣传工作是全厦大人的工作,重视宣传工作,就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多向兄弟院校学习。她希望校报伴随厦大的事业发展,不断发展、完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宣恭青年时代曾在《新厦大》当过记者和编辑,对校报很有感情,一直都很支持、关心校报。他说,校报宣传党的思想,也就是宣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校报通过上传下达,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了凝聚力。他希望校报今后多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促进学校工作。校报办在高校知识分子中间,如何针对高校群体的特色,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值得办报同志认真思考。

卞守耆说,作为厦大人,读自己的报纸,倍感亲切。扩版后可多宣传厦大的“四种精神”,老校长萨本栋、王亚南等都有许多感人事迹,可以通过小故事娓娓道来;多介绍厦大师生的科研成就;在厦大学习或工作过的院士很多,也可以简要介绍。厦大人文学术资源丰富,可组织专家、学者和学生多写副刊文章,加强副刊的分量,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陶冶师生情操。

座谈会上,与会同志在深情诉说与校报的独特情缘的同时,高度肯定了校报工作的艰辛和适时扩版的勇气。一致认为,作为厦大人自己的报纸,校报不但见证和记录了厦大的发展历程,还将所有厦大人联系到一起。校报是师生员工了解厦大动态、关心厦大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年轻学子寄托青春理想、抒发赤子情怀的最好扉页,是世界各地校友情回母校的一叶扁舟,是社会各界发现厦大的瞭望台。扩版后的校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大家还就如何更好地加强基层工作报道、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畅通新闻渠道、建立新闻网络、吸引全校师生办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郑保东感谢大家对宣传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表示一定要认真汲取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校报工作。他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宣传工作,办好我们厦大人自己的媒体。

(本报记者 陈巧云)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