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厦门大学2019经典诵读大赛决赛暨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大赛颁奖仪式在联兴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人文学院承办。大赛分为经典诗文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软、硬笔)、文学创作等三项赛事,共有300多名同学报名参加大赛活动。

在经典诵读大赛中,有102位同学报名参赛,经过初审和复赛,最终12位同学进入决赛。决赛特邀艺术学院语言艺术教授、厦门市教师朗诵艺术团团长王虹,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主播、影视配音演员碧城,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百家讲坛客座嘉宾李菁,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普通话考试培训中心副主任李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张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赵小姝,学生主持人队队长刘仲宇等担任评委。

比赛中,参赛选手们自信满满,声音或铿锵有力、或低回婉转,作品中既有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文名篇,也有歌唱祖国歌唱美好生活的现代作品。选手们怀着对朗诵艺术的热爱,对诗歌内涵的融会贯通和对诗文的解读,把经典之声内化为自身气质,从朗诵中传达出来。

比赛过程中,评委老师还为每一位选手进行了点评。
身着汉服的海外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们成为了此次大赛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流利的中文、丰富的情感,尽情演绎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港澳台学生与主持人队成员还共同朗诵了《祖国到底是什么》,赤子之情不绝于耳,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语言文字工作文员会副主任楼红英对本次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大赛作了总结。她说,通过此次大赛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书同文、语同音”的汉语言文字是连结港澳台和大陆青年中华一家亲的文化纽带,优秀中华文化也是我们连结世界的桥梁。

本次汉语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得主谢丰泽和梁朝越同学表示自己十分热爱经典诗文诵读,决赛选择的主题也是为了充分地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感谢评委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支持,今后还将继续致力于经典诵读。
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软、硬笔)已经在今年10月份完成比赛,共有近百位同学报名参赛。比赛现场同学们排开阵势,挥毫泼墨,洒脱自如,勘称一道美景。
文学写作大赛共征集作品119件,有诗歌、散文还有小说等,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经专家评审获奖作品已经揭晓。

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大赛展现了厦大学子对中华悠久文化的真挚热爱以及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水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更加深了广大青年学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鼓舞莘莘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力奋斗。
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人文学院、台湾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出席颁奖仪式。
(人文学院宣传中心 文/杨茂珩 宁一奇 图/曹译 杨茂珩 宁一奇)
链接:
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大赛获奖名单
一、经典诵读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梁朝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谢丰泽(新闻传播学院)
二等奖:
耿懿雯(艺术学院)
王泽宇(公共事务学院)
朱元真(艺术学院)
杨祉祺(外文学院)
三等奖:
李沐霖(人文学院)
杨无敌(台湾研究院 博士生)
隗胜楠(人文学院)
李庚龙(航空航天学院)
田卓麟(人文学院)
陈亚萍(外文学院)
最佳风采奖:
梁朝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最佳人气奖:
田卓麟(人文学院)
二、规范汉字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硬笔:
一等奖:
胡怡璇(经济学院)
二等奖:
殷豪(人文学院)
吴艺婕(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三等奖:
郑林晨(人文学院)
陈珺宁(化学化工学院)
张柯萱(药学院)
软笔:
一等奖:
殷豪(人文学院)
胡景梁(社会与人类学院)
二等奖:
黄吴葳(新闻传播学院)
柯亦坤(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三等奖:
董昕(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梓霖(外文学院)
三、汉语言文学写作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琴诗》(小说) 作者:韩旭(人文学院)
《与“贲”相遇》(散文) 作者:郑靖怡(人文学院)
二等奖
《借我执拗如少年》(书信体散文) 作者:张馨宇(社会与人类学院)
《诗媒》(散文) 作者:袁琛(材料学院)
《深秋月明》(小说) 作者:黄晓梅(人文学院)
《如果梦想唾手可得》(现代诗) 作者:刘清浦(新闻传播学院)
三等奖
《他,长大啦》(现代诗) 作者:李思琦(人文学院)
《我的诗篇——那个世界》(散文) 作者:彭瑞雪(外文学院)
《逐光者》(小说) 作者:林涛(外文学院)
《风行者说》(旧体诗文) 作者:黄翎(人文学院)
《长安一片月》(散文) 作者:赵诗琪(新闻传播学院)
《奶奶的诗》(小说) 作者:郝李臻(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