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扎实推进本科生导师制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29日 来源: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贯彻落实,经过前期的精心安排和组织部署,11月22、29日,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物理系、机电系的本科生导师集体亮相漳州校区,分别在嘉庚三号楼一楼报告厅和四号楼402教室举行了导师与05、06级学生见面会,出席人员有学院党委书记赖虹凯、院长陈金灿、副院长吴正云、物理系系主任吴晨旭、副主任苏国珍、机电系副主任叶军君和五十多位本科生导师。见面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明智主持。

见面会上,吴晨旭、叶军君分别介绍了两系实行导师制的做法以及开学来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并对导师和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吴正云和赖虹凯作简短发言,强调了导师制的意义、要求以及同学们该如何认识导师制。他们指出,学校实行导师制是为使同学在厦大四年的本科学习能够得到更全面发展、健康茁壮成长,导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像朋友关系,导师将通过言传身教,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给予同学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指导同学们的学业生涯规划,培养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确立正确专业思想,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见面会简短紧凑,学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导师与学生,由导师分别带着学生来到教室、实验室、室外草坪、学生宿舍、食堂等地方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双向交流。校园里随处可见十来个学生围在导师的周围,探讨学习、生活和人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导师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帮助同学规划学习生涯;同学则不断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解,以及许多意见和建议。

交流会气氛活跃,不少导师还请同学在食堂或宾馆一起共进午餐,创造宽松气氛,拉近了导师和学生之间距离,进一步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有的导师甚至来不及吃午餐就得赶车船回本部上课,有的导师又与学生约定了下一次的见面时间,不过地点已改在校本部,而且还有研究生参加,让同学们从心底感到特别的高兴。

导师们对学院在适当的时机,统一安排时间集体赴漳州校区与学生交流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有助于加强导师间的经验交流。在回程的路上,他们一路探讨、交流,交换心得与体会,交换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交换指导的办法,四十分钟的回程,导师们等于开了一场总结交流会。他们面对学生的热情和对未来的规划、期望、担心、困惑等咨询,都深深感受到学校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

学院一贯重视本科教育,关心学生成才,导师制进一步架起了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学院在2003年就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本学期开学初,学院专门召开教学工作会,与会师生对导师制进行专题讨论,总结经验,完善做法,大家统一思想,形成了共识;随后根据专业特点,精心挑选优秀教师从事导师工作,并在网上公布导师的信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选择,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然后再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由班主任、系主任进行适当微调的做法配备导师。许多老师也热情参与,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学院院长陈金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物理系主任吴晨旭,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陈忠、蔡淑惠,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保平,学院党委书记赖虹凯等都走进漳州校区,担任本科生导师 。开学以来,已有许多老师到校区与学生见面多次,并通过电话、E-MAIL、短信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学院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收集信息,认真反馈,已初步形成导师个体指导与学院集中组织安排见面会等形式交替进行;给每位导师下发了《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科海沉浮指南》作为指导材料,努力把导师制做得更好;同时加强考核监督管理,导师制得到有效的落实,初见成效。这次集体见面会只是学院落实导师制的一个环节,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看到导师专程到校区与学生见面指导,他们动情地说:“海虽宽,但隔不开老师对我们的关爱。老师,辛苦了!”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党委)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