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袁友珠教授课题组欧光南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 “Ionic liquid buffers: a new class of chemicals with 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pH in non-aqueous media” 最近于 “Chemical Communication” 发表 (Chem. Comm., 2006, 4626-4628. 作者: 欧光南、祝明霞、佘加荣、袁友珠)。论文发表后,即被当月“Chemical Science”(2006年11月10日)作为研究亮点和“Chemistry World”作为研究新闻加以介绍,说明了该工作重要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意义。
该文提出了“离子液体缓冲剂”这一新概念,并合成、表征了与常规非水有机介质和离子液体互溶、有明显的缓冲能力的两类离子液体缓冲剂,报导了这类缓冲剂在非水体系的催化应用,展望了离子液体缓冲剂在非水生物催化中的潜在价值。英国Strathclyde大学从事非水相酶催化研究的专家Peter Halling教授指出,离子液体中的酸碱效应并未获得应有的关注,由于离子液体常被有用作酶催化反应的介质,该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他说:袁友珠教授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构成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目前备受关注的这些反应之酸碱条件的基础。”
袁友珠教授课题组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展了包括离子液体化学在内的绿色催化化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据了解,目前该课题组正致力于离子液体缓冲剂的拓展及其在非水体系酶催化中应用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前期结果。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