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传授中国文化的窗口 通向国际平台的桥梁 我校海外教育学院喜庆50华诞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7日 来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自以色列的小伙子岳海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创办50周年大会上代表学生发言时流利准确地背诵了《老子》第一章内容,博来一片掌声。他说“中国很大,大学很多,但是实力雄厚、背山面海、四季花开,景色优美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厦门大学”。11月17日上午,学校举行海外教育学院创办50周年庆祝大会,共贺海外教育学院50华诞。

我校海外教育学院走过了辉煌而又不平凡的50年历程,其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华侨函授部,经历了由海外函授部、海外函授学院、海外函授学院暨国际教育中心、海外教育学院等几个发展阶段。最早的华侨函授部先后开设数、理、化、中文、中医等专业专科课程,面向东南亚招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率先开展对外函授的高等教育机构。1963经中侨委批准,厦门大学华侨函授部更名为厦门大学函授部。1978年,国家教育部同意我校复办海外函授部。198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海外函授部改名为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1987年学校决定将海外函授学院与国际教育中心合并,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校长朱崇实在庆祝大会致词时说“我校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为华侨服务是学校创办伊始即明确的重要职责。50年来,海外教育学院为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各类专门人才,为汉语国际推广、包括中国医学在内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及中外友好交流做出了自己宝贵的贡献。我校有很多杰出的校友毕业于海外教育学院,诸多荣誉来自于海外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已成为我校享誉世界的一个品牌。”

著名的教育家、海外教育学院第一任院长潘懋元教授赠送海外教育学院“传授中国文化的窗口,通向国际平台的桥梁”这句话。他说“在东南亚,首先被问及的是海外教育学院。华侨,尤其是年轻华侨先是认识海外教育学院,然后认识厦门大学的。”

目前,海外教育学院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与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培养对象从东南亚华侨华人扩展到世界118个国家和地区;办学形式从常规性的学期制教育到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各种培训班、夏令营乃至海外孔子学院等,并获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任的全国中医药培训中心海外教育分中心、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所设立的HSK考点。

为海外教育学院50华诞题词的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等,福建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黄少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孔子学院院长刘宏等发来贺信贺电,菲律宾华教中心等赠送花篮。庆祝大会上,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黄鸣奋、校友代表徐敬能、海外嘉宾代表叶新田、美国CCCU中国学习项目负责人Jay Lundelius、海外教育学院教师代表刘强等分别致词。

出席庆祝大会的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宣司副司长雷振刚、副校长吴世农、泰王国驻厦门总领事伟萨努、泰王国驻厦门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印度尼西亚东方语言文化中心主任等来自泰王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驻华领馆官员、校友,以及其他国内外嘉宾。机关部处领导、有关学院领导、海外教育学院的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及中医系的老师、海外教育学院的教职工和学生代表与会。

(宣传部 马进龙)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