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17日,副校长张颖教授率我校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先后访问数所世界知名高校,签订“厦门大学-昆士兰大学校际合作协议” 及“中澳联合功能纳米实验室合作协议”,并参加首届“澳中科学、技术和教育研讨会”。代表团成员还包括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陈金灿教授、物理系主任吴辰旭教授及低维纳米结构实验室主任朱贤方教授等4人。
代表团首先访问了昆士兰大学和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国家功能纳米材料中心(昆士兰大学),张颖和昆士兰大学副校长John Hay教授签署了“厦门大学-昆士兰大学校际合作协议” 及“中澳联合功能纳米实验室合作协议”。该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建立在我校朱贤方教授负责的低维纳米结构实验室和昆士兰大学逯高清院士领导的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国家功能纳米材料中心(昆士兰大学)长期合作基础上,随着协议的签署,原“低维纳米结构实验室”正式更名为“中澳联合功能纳米实验室”。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功能纳米材料中心属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主持,是由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四所澳大利亚最著名大学联合成立的澳大利亚国家纳米研究中心,中心研究方向几乎涵盖纳米科学技术所有领域。中心在现任主任、联邦教授逯高清院士领导下,不仅聚成了澳大利亚一流的纳米技术研究力量和最先进研究设备,而且与其他国家著名纳米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中心特别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此次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签订,就双方在研究人员交流、项目联合申请和执行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尤其是联合授予博士学位)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使厦门大学与该中心建立了有机、互补式的实质性合作关系,为厦门大学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特别、广阔平台, 对促进今后亚太地区纳米研究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有深远影响。
为了开拓与澳大利亚著名高校之间的更广泛联系和合作,张颖率我校代表团还对悉尼大学进行访问,该校分子与微生物科学学院希望推动与厦门大学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随后代表团还访问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
首届“澳中科学、技术和教育研讨会”是由全澳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 (FOCSA)发起,由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与中国教育部支持举办的论坛。研讨会于2006年8 月12-13日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举行, 全澳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主席逯高清博士任研讨会主席。研讨会在近几年澳大利亚和中国两国间研究开发、技术转让、工程设计、教育市场、经贸及咨询服务等领域合作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召开, 旨在为政府部门、教育学术界、工业界及研究机构的参与者提供联络及讨论的平台, 进一步促进中澳双方在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及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此次论坛有近150个代表。中方代表还有: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事务参赞和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岑建君、中国工程院资深副院长王淀佐、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的校长、副校长、院士或教授代表, 另外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也派代表参加。澳方代表包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澳大利亚工程院院长、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培训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二十多所大学校长、副校长、联邦教授或教授代表。与会的代表还有澳大利亚和中国多个著名公司和研究机构代表。
张颖在论坛上应邀发表主题发言,系统介绍了我校建校历史、人文景观、办学理念、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和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基本情况和特色之处,并重点突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与澳大利亚教育机构的合作情况。发言大大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等大学副校长会后分别主动邀请张副校长举行了深入细致会谈,希望与我校推动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朱贤方教授在论坛上应邀发表题为“纳米科学技术新挑战”的专题报告。报告引起与会专家广泛兴趣, 如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窦士学教授会后邀请朱贤方教授到其乌龙岗大学实验室就纳米专题作进一步报告交流。
(物理系 朱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