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全体教工党员来到位于思明南路的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参观。这是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庆祝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在陈列室,党员们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当年这一史无前例、震惊海内外的厦门“5•25”破狱壮举,深入了解了我党老一辈革命者在这次斗争中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随后,党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旧址。监狱里恶劣的生活条件和惨无人道的审讯刑具揭示了敌人的残忍,但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党员们仿佛又置身于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在追忆与思索中,感悟我党老一辈先烈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始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起初为厦门海防同知署关押犯人之所,1912年厦门设县时改为思明县监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思明监狱是国民党当局关押闽南“政治要犯”的重要场所。1930年初,思明监狱关押的“政治犯”多达40多人,包括参加闽西反围剿的革命同志以及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端生、团省委书记陈柏生等。中共福建省委于1930年4月初,成立了破狱委员会,陶铸任行动总指挥。经过1个多月的缜密准备,于5月 25日成功劫狱,前后仅用了不到15分钟,狱中40多位革命干部全部救出,而我方无一伤亡。厦门“5•25”破狱壮举是中共福建地方党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次革命斗争,在厦门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解放后,厦门作家高云览即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小城春秋》。
这次革命传统教育给学院教工党员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在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深深激励下,党员们立志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先烈们不畏艰险、机制英勇的革命精神,勇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 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