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专家组成员曹镛、沈伟国、周祖翼和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的座谈会在颂恩楼16楼3号会议室举行。教育部直属司副处长胡志钢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气氛热烈。专家们向与会教师代表详细了解了五年来我校“211工程”各子项目的建设情况和成果、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措施等情况。来自各个子项目的十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对外合作交流等话题畅所欲言。
与会代表结合项目建设,讲述了“十五”“211工程”发挥的重大作用。“材料与化学能源”子项目的代表谢素原对比自己毕业留校时的科研情景说,通过“十五”“211工程”,学校的科研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很多年青教师受益匪浅,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高等教育研究子项目的代表史秋衡认为,“211工程”对该项目学术团队的建立有很大的支撑作用。“电子信息技术”子项目的代表王琳认为,在目前科研压力较大的形势下,“211工程”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可以让中青年教师潜下心来做研究。“福建、台湾与东南亚研究”子项目代表李一平说,“十五”“211工程”推动并提升了该项目的国际化水平和层次。
与会代表还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纷纷为“十一五”“211工程”建言献策。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子项目的代表郭祥群提出,“211工程”确实让很多中青年教师受益,但建设力度应该再大一些,进一步扩大受益面。王琳认为,在“十五”“211工程”的五年时间里,解决了学校很多工科的平台问题,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应着力解决一些学科的核心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宣传部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