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6日下午举行的厦门大学第三次科研工作会议开幕式上,校长朱崇实发表了题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讲话,他提出,创新是高校的强校之本,要走创新强校之路,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朱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创新的基础,是全国科学工作会议确立的重要战略思想。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是指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应成为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高校是创新的基础,主要因为高校拥有齐全学科、精英人才、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能够很好地整合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各个环节。
朱校长说,创新是高校的强校之本。只有通过知识创新,高校才能立于知识高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是我国高水平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大学的必经之路。朱校长指出,大学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一方面要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直接参与和推进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储备。大学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深化教学改革,还要注重改善科研活动的品质,大力开展前沿的创新研究。
朱校长结合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对照研究型大学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分析了我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科研经费仍然偏少,与兄弟高校相比差距较大;科技平台不多、不大、不强;队伍的力量和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小富即安”的思想和现象仍然存在;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较少,在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方面的竞争力弱,在研究力量的组织、联合方面缺乏协调;承担国防科技项目的能力薄弱;高水平、高显示度、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偏少;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竞争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朱校长提出了我校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他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一要增强创新意识。全校上下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把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相结合,增强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推进科研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制度环境。三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构建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大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四要加强平台、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以原始性科学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理论突破为主要目标的创新研发平台,逐步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三类平台为主体的创新研发平台;五要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六要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大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七要加强以提高科学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道德为重要内容的创新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文化氛围。
(宣传部 陈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