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学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校领导朱崇实、魏洪沼、杨勇,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人事处、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这标志着我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早在2002年,我校就启动科技产业的深化改革,对原校办核心企业——建南集团公司进行改制。当年年底组建的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高校资产公司之一。为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学校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以朱崇实为组长,魏洪沼、杨勇为副组长的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快校办产业规范化的步伐。据悉,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在今年4月19日《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简报》上,对厦门大学等6所高校推进企业改革改制方面工作进行了表扬。
会上,副校长杨勇简要传达了教育部指导意见的精神。他说,全国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组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和完善资产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对学校全资校办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转换经营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规范学校的投资行为和校办企业经营行为。同时,他分析了我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进展、形势与任务、问题与困难。他指出,长期以来,特别是自去年7月第二次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以来,我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已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是要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十二字方针,推进校办产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发挥我校的综合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广阔的平台,我校还要做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还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
校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金能明解读了《厦门大学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草案)》,就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内容与目标,校办全资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改制中的劳动人事政策、资产处置,改制的组织保障与工作进度安排,建立新型的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等做出详细说明。
与会人员肯定了校办产业在我校改革、发展与稳定中的历史作用,以及我校2002年深化科技产业改革的成绩,就校办企业的努力方向、经营要素以及改制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朱崇实充分听取发言后,提出四点意见: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是包括校办产业在内的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前进的保证。通过改革,要使校办产业不断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助推器,培养师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基地;二,校办产业体制改革要有法有据,每个方案的出台,不仅要有政策支持,而且应有法律依据。三,改制要以发展为目的,以稳定为基础,根据改制企业职工所属编制情况,结合企业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处理改制企业的劳动人事关系,确保校园稳定和企业改制顺利进行;四,要分阶段、分类型地稳步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结构、人员组成、经营情况和行业要求,制定不同的改制方案。朱崇实强调,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改制职工都会拥有转岗和重新上岗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改制,转变用人机制,不养“懒汉”,建立人员择优聘用的制度。
会议决定,设立清产核资、人事、法律事务等三个工作小组,分头调研政策法规和校办企业情况,进一步修改细化我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方案,提交领导小组讨论制订,以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宣传部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