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厦门大学第三次科研工作会议在克立楼报告厅隆重开幕。校党委书记王豪杰、校长朱崇实分别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创新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和工作的主线,大力提高我校自主创新能力;要走创新强校之路,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副校长李建发、孙世刚分别报告了“十五”期间我校文科和理(工)科的科研工作情况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思路作了总结和说明(以后再作详细报道)。
开幕式由副校长杨勇主持。其他在校党政领导及校长助理出席了开幕式,机关各部处负责人、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获各类奖励、专利授权和重大项目配套经费的教师,各学院、研究院、校直属教学部书记、院长、部主任,分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各类实验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985工程”二期科技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组成员,各学院科研秘书等参加了开幕式。
朱校长在题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报告中,首先传达了今年1月先后在北京和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精神。他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诸多长远、重大的现实问题,重点阐述了“科技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唯一选择”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创新的基础”两大主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内涵。朱校长对照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我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他提出,“创新是强校之本”,“要走创新强校之路,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关内容另作报道)
王书记在最后的重要讲话围绕我校科研工作会议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要高度认识此次科研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王书记说,学校之所以举行长达20天(5月16日—6月6日)的科研工作会议,既是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科研现状的需要。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技工作大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创新的基础两大主题”;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会上更是明确提出“创新是高水平大学的灵魂”。在这一形势下,厦大只有紧跟形势,改变观念,积极创新科研工作思路,才会有辉煌灿烂的明天。与此同时,王书记指出,我校目前的科研工作还跟不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要求,与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也需要认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第二,要明确此次科研工作大会的主要任务。王书记指出,“创新是高水平大学的灵魂”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要以“创新”精神引领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二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和源泉。我校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全面提高我校的科研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我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通过会议,要真正让“创新”成为厦门大学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灵魂以及学校工作的主线。王书记指出,“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校园环境和文化的创新等,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包括人事、分配、科研制度的创新。他强调,要加强创新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形成解放思想、大胆质疑、严谨求实、摈弃浮躁,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第三,要精心组织,集中精力,认真开好此次会议。王书记强调,各学院(研究院)要高度重视本次科研工作会议,认真开好各学院的科研工作会议,带着实际问题组织好本单位的讨论,集思广益,科学制订各学院 “十一五”期间的科研工作规划。王书记特别强调要端正大会作风,他希望各位代表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自始自终,认真参加各项会议活动。
会议期间,各学院将分头组织本院科研工作会议和2场讨论;5月30日,学校还将分别在生命科学学院和人文学院举办加现场经验交流会。6月6日,学校将举行厦门大学第三次科研工作会议闭幕式。
(宣传部 陈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