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2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名单,厦大化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入选,这意味着厦大实验课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今后,这些示范中心将开放教学网站,培训师资,并起到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为全国高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的作用。
教育部去年十二月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工作,对30个省、区、市报送68个中心,进行了网上初评、现场考察、终审评议和网上公示,最终评出的2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和电子四个学科,分布在23所高校,厦大和北大分别争得2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厦门大学加大软硬件投入,建设国内一流教学实验室;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软硬件建设,大胆创新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实验课的教学改革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如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针对以往实验教学模式陈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实验内容低水平重复多,现代新技术方法实验少,模拟科研训练少的弊端,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把实验内容分为几大模块,增大生物技术和方法的比重,模拟科研方式组织教学,创建实验教学新体系,以满足现代生物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后单纯验证性实验已减少为零,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已达100%。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参考该模块内容和选题思路,自行设计,并独立完成实验。
又如,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按教材上所写的实验步骤做完一遍,交上实验结果,教师通过将学生的实验结果与标准结果比较进行实验成绩评定。这种模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施了开放式实验教学, 不强求一次性获得准确结果,允许基础差的学生从失败中学习,通过重复实验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有的实验课时长,难以在课内重做,可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继续完成实验。此外,对基础好的学生,允许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自选实验,如设计性实验、小型研究性实验。这类实验将重点放在培养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教师则依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这项改革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如改革前,生命科学学院99级参加科研人数只有3人,而改革后学生在大二就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科研活动,2000级、2001级学生参加科研人数分别达30人和36人。2000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获得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7项。
化学系近5年本科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13篇;一年级本科生完成研究报告31篇;获各类国家和省级科技活动竞赛奖25项,如2004年11月,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化学系2001级本科生林理文同学为组长的厦大项目“丙谷二肽的合成”获得金奖。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