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下发通知《关于确定高校党建工作省级重点课题中标项目的通知》(闽委教组[2006]2号),公布高校党建工作省级重点课题中标项目,以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林永生为负责人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机制和模式研究》党建课题榜上有名。此次,我校共有两个课题成功中标,另一个项目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研究》党建课题,负责人是学校党委党校林辉副校长。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理论研究,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增强党建工作活力,2005年9月省委教育工委下发《关于组织高校党建工作省级重点课题招标和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的通知》(闽委教[2005]48号),组织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省级重点课题招标工作。2005年10月,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林永生课题组认真筹划,精心组织,积极申报,从而在全省20所高校申报的49个课题竞标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省级重点课题。
《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机制和模式研究》党建课题主要负责人为学院党委林永生书记,成员都是学院多年从事党务和大学生、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具有基层党建的丰富经验和较好的理论基础。课题在学院党委多年来开展预备党员教育的基础上,总结自2002年以来学院党委连续四期成功举办党委党校的有效经验,遵循大学生培养的规律,从构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激励、锻练、考察”的完整体系的分析、研究入手,主要开展四方面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健全预备党员学习教育制度;二、建立预备党员激励教育制度;三、加强预备党员锻炼教育制度建设;四、改进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和评议制度建设,从而构建、完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和科学模式。
自申报以来,课题组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依托学院党委组织,在党章和党员发展程序规范下,在课题设想的框架下积极探索预备党员教育的制度建设,有效地开展各项党建工作,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经验、方法、途径,从而形成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长效机制与科学模式,确实做到把住入口,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省级重点课题的中标是对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多年来开展预备党员教育的肯定与支持,对于课题组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学院党委预备党员教育工作地深入、有效开展。
(化学化工学院 蔡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