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各学院、研究院推荐,校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我校第一批15个校级创新团队名单已经确定。这是我校抓住国家人才工程建设的契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校级创新团队涉及的研究领域均为国家、教育部或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领域,力求瞄准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领域。
《厦门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实施办法》是我校为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凝聚、稳定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保证学校科学研究持续快速地发展,提升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而制定的政策文件之一。该办法与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厦门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厦门大学科技创新工程》、《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厦门大学创新工程与繁荣计划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均旨在重点支持我校以优秀中青年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为其开展某一重要方向的研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促进更多优秀的科研团队进入国家级和教育部层次的创新团队行列。
第一批入选的校级创新团队中,自然科学类8个,每个团队资助1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7个,每个团队资助30万元。资助期限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附:第一批校级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第一批校级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带头人
姓 名 团队名称 带 头 人
所在学院 资助期限
陈支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 人文学院 2006至2008年
詹石窗
徐梦秋 哲学与当代社会 人文学院 2006至2008年
张 馨
杨 斌 公共财政 经济学院 2006至2008年
庄宗明 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学院 2006至2008年
翁君奕 基于商务模式的战略管理研究 管理学院 2006至2008年
曾华群 国际经济法 法 学 院 2006至2008年
陈振明 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研究 公共事务学院 2006至2008年
郭隐彪 微纳米加工与检测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06至2008年
吴晨旭 凝聚态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06至2008年
江云宝 环境与生物分析中的新原理、新方法与新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2006至2008年
张 颖 高性能陶瓷纤维 化学化工学院 2006至2008年
黄培强 活性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06至2008年
林圣彩 肿瘤发生和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生命科学学院 2006至2008年
严重玲 亚热带湿地生态学 生命科学学院 2006至2008年
夏宁邵 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 生命科学学院 2006至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