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29日 来源:

12月28日上午9:00,“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颂恩楼215室隆重举行。中科院院士胡敦欣、黄荣辉、黄本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中科院院士田中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滕绵震,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陆则慰,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助理巡视员黄振宗,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符卫国,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卫民,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修德,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世建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国家有关部委、福建省、厦门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来自美国高校的同行专家,学校机关部处、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环境学院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滕绵震、朱崇实共同为近海海洋环境国家实验室揭牌。校长助理庄宗明主持了揭牌仪式。

朱校长在揭牌仪式上首先致辞。他简要回顾了我校开展海洋科学教育和科研的历程后指出,“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是我校海洋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也为我校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提供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发展平台。他表示,学校将严格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全力支持该实验室的建设。他希望实验室的全体成员再接再厉,立足自身优势,瞄准学科前沿,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潘世建在致辞中说,“海”是厦门最大的特色和优势。福建省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发展战略,为我市研究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和动力,也对未来的海洋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希望我校进一步发扬光大海洋研究科学,为我国的海洋科研和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他表示,厦门市人民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我校的建设与发展。

滕绵震在致辞中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地,成为科研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和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一个品牌。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一名新成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希望实验室在建设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加强建设,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加强队伍建设,把实验室早日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

雷朝滋、陆则慰、黄振宗、符卫国、薛卫民、刘修德等领导也依次在揭牌仪式上致辞。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华生教授对实验室的基本概况作了介绍。

我校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了海洋生物研究。1995年,成立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实验室和地方共建,成立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福建省-教育部联合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经过近10年建设,于2005年3月获科技部批准,正式启动建设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瞄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域,主攻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深入研究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实验室依托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分析科学等优势基础学科,在学科和基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仅2005年,实验室人员新争取课题28项,科研经费共1990万元,共发表论文177篇,获省部级奖项3项,授权专利2项。

(宣传部 陈巧云)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