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门大学85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29日 来源:

尊敬的社会各界朋友们、海内外校友们:

新年好!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2006年4月6日,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将迎来八十五周年华诞。在此,我们谨代表三万多厦大师生员工,怀抱感恩之情,诚挚邀请所有关心支持厦门大学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和校友莅临厦大,同庆盛典。

八十五载几度辉煌。厦门大学,这座被誉为中国“南方之强”的著名高等学府,历经岁月的洗礼,巍然伫立于鹭江之滨、东海之畔,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天的厦门大学,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和医学等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全校现有18个学院46个系,108个科研机构,70个专业可招收培养本科学生,16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生,还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65个福建省重点学科,有8个学科群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有11个科技平台和基地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建校迄今,已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为国家的昌盛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八十五载辛勤耕耘。厦大人一路走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光彩,不断收获丰盈的硕果。从陈嘉庚先生在郑成功的演武场上撒下教育立国的种子,到漳州校区拔地而起、集美校区划入蓝图,厦大真正成为一座“胸藏大海”的花园学府,“校在海上,海在校中”,厦大将以“海纳百川”的气势走向世界;从被誉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大学”到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蝉联全国国立大学学生学业竞试第一名到“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摘金夺银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从发现活化石文昌鱼到捕获活泼C50,从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到诞生世界首个基因工程戊型肝炎疫苗,厦大人不断在世界教育与科学的舞台上谱写“南方之强”的新篇章。

八十五载筚路蓝缕。我们忘不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旷世壮举、罗扬才同学追求平等与自由的革命豪气、萨本栋校长长汀八年艰苦办学的峥嵘岁月、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教授终生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他们是厦大人的杰出代表,厦大人尊崇的楷模;我们忘不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对厦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寄予殷切厚望,教育部与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共建厦门大学,极大增强了厦大的办学实力;我们忘不了海内外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倾情奉献,鼎力相助厦大发展教育事业,这些都已成为激励厦大人实现为中国现代教育“放一异彩”的不竭动力。

“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八十五年来,厦大秉持创办之初就立下的三大任务,在坚守中发扬,在继承中创新,高举“科教兴国”的旗帜,不断刷新办学的起跑线,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学校正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将以更加雄健的身姿走向世界,跻身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2006年是我校建设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厦大又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时不我待,催人奋进,我校将以85周年校庆为契机,再次奏响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进行曲。

我们真诚地期待,海内外各界嘉宾、各位校友,能再一次相聚厦大,共叙学谊和友情,畅想未来,贡献你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厦大的明天鼓劲、加油!

厦门大学 党委书记 王豪杰 校 长 朱崇实

2005年12月16日

联 系 人:王巧萍

通讯地址:中国 厦门 厦门大学群贤(一)三楼 校庆办公室

邮政编码:361005

电 话:86-592-2188585

传 真:86-592-2086526

E-mail:xmu85@xmu.edu.cn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