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校友总会、学生处联合组织的黄希烈校友同“黄希烈奖学金”获得者座谈会,在嘉庚主楼16楼4号会议室举行。来自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16位获得2005年度“黄希烈奖学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老校友面对面,进行了亲切而富有启发教育意义的座谈。座谈会由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郑冰冰主持。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新老两代“南强学子”的谈心会,老校友希望通过面对面敞开心扉的座谈,倾听青年学子的心声,勉励青年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座谈会上,同学们首先介绍了各自的学业情况及其综合表现,结合自己的专业畅谈理想。应同学们的要求,黄希烈校友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深情地回顾了当年在母校的学习情况及离开母校之后的人生经历,在谈到国外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时,他说,人生在世,就是要奋斗,要自强不息,要经受各种各样的磨练,才能争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同学们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功课,打好基础,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争当中国的比尔•盖茨。他列举了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勉励同学们要有雄心壮志,瞄准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课题,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奋图强,注重创新,争取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优异的成绩。要努力为母校争光,为祖国作贡献,只有国家富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才能真正地提高。老校友诚恳的话语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大家踊跃发言,与黄校友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彼此对人生、事业和未来的看法。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不辜负老校友的殷切期望,要把获得奖学金作为动力,发扬“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传承老一代校友勤奋好学,勇于拼搏的优良传统,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已近耄耋之年的黄希烈校友原籍厦门,是瑞士籍华人,早年毕业于母校化学系,毕业离校之后,黄校友几经周折,终于到国外闯荡,开始了道路坎坷、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之旅。不论是早期出国受外国人歧视难于找到稳定工作,或是晚年进入顺境收入不菲并且有了积累,他始终牢记母校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经受各种人生的磨练,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终于有所作为。晚年他把自己的积蓄捐出一部份,在母校设立了“黄希烈奖学金”,每年在母校物理与机电工程等四个学院在读的中国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评选出20名品学兼优(其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在所在年级的前30%)的学生,给予每人人民币4000元的奖学金。
(校友总会 黄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