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媒体看评估:人民网 厦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评"优"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7日 来源:

人民网厦门视窗11月25日电 欧阳曲芸 通讯员 王瑛慧 报道:

评估最终结果明年三月浮出水面

经过7日来马不停蹄地走访、听课、抽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组对厦门大学的考察评估于今日终于尘埃落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厦大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在观念、制度、组织形式上和条件保障上,都完全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标准,给予厦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的评价。”至此该次对于厦门大学的本科教学评估告一段落,而评估最终结果则在明年三月才能浮出水面。

办学“至善”境界感染了考察的专家们

在今日的反馈会上,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则说:一个大学有没有魅力、有没有感染力,在于它有没有自己美好的故事,在于一辈又一辈人编织和演绎的美好的独具特色和感染力故事,有没有一代代学生传诵;一所大学有没有品位、有没有生机和活力,在于它有没有独具特色、一脉相承,又与时俱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厦门大学在这两方面都已经具有了。同时,厦大建校84年来,孜孜不倦地追求最好以达到办学“至善”境界的精神也感染、教育了此次考察的专家们,这些都将成为他们今后治学治校的财富!

据悉,此次评估13位高教管理专家严格依照教育部公布的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他们共走访了22个院系教学单位,随堂听课42节,调阅了40多个专业的758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抽查了62个科目的4053份试卷,采用互动式学术讲座、座谈及实验技能测试等形式,在较大范围内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

厦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显著增强

从2000年正式启动本科教学迎评工作开始,厦大就摆正教学评估的位置,决定以迎评为契机,提高自身水平、促进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厦大的本科教学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同时,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显著增强,取得了一系列反映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成果。

相关链接:

本科教学评估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行政部门五年一度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是对高校综合实力和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评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评估,是国家行政部门对一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

评估分为学校自评自建、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考察评估后的整改三个阶段。学校是评估工作的主体。

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7个一级指标和一个特色项目(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一级指标下设19个二级指标,共44个观测点。19个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划分为A、B、C、D四级。19个指标中有11个重要指标,它们是: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每一等级都规定有一定条件,按条件定等级。专家组将按照这个指标体系对各校本科教学工作逐项进行考察和打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