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处理好四种关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10日 来源: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紧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更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这是经由诸多实践经验证实了的颠扑不破的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生命科学学院以“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为契机,全院上下统一思想,牢固树立起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新形势下花大力气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将本科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处理好以上四种关系,学院首先从制度入手,花大力气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规范的制度建设。为保证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学院在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院实际,补充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定,如:《关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保证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细则》、《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工作成绩考核评估体系》、《关于学生创新研究的管理试行办法》、《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暂行规定》等。通过几年的运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到目前为止已形成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的教学管理档案、课程档案及毕业论文档案的制度化管理,建立起了教学工作成绩考核评估体系、学生评教制度、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教师听课指导制度和新课试讲制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此外,学院还实现了学籍、学分的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完善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定量评价体系。

学院严格控制本科生规模,从大局出发协调好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多年来,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始终控制在150人。制度健全完善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们积极投入本科生教学工作中。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人数比例达到95%以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主动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认真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大纲、布置和批改作业,把好考试关。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院还专门制定了政策,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并充分发挥留学回国人员的优势,在高年级本科生中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到目前为止,学院被学校列入双语教学建设的课程达到了9门,占基地课程总数的13.4%。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建设,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近五年来共投入1500万元用于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增加了本科实验室面积4151m2,教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总价值比“九五”增加1050万元。教学实验室环境条件优越,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设施完善。新建了“本科生创新研究”实验室,改建野外实习基地用房1448m2,为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进行野外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学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主动承担教学改革课题,积极编写教材,组织教师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年来,学院先后主持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4项,国家“十五”教材规划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项;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或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本科生教材10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3篇;3门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9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

学院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首批)、现代动植物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细胞生长与发育调控“985工程”科研平台、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研究室和1个省级研究中心,强化学生的科研训练。近5年来生命科学学院主持“973”、“863”、国家基金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68 项,省部级项目105项,年均经费达2000万以上,对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设立学生创新研究基金,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重大赛事等措施,促进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师们的辛勤培养下,学院的本科生不仅在自身学习过程中,也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成绩。2000-2005年,学院应届毕业生研究生升学率平均为57%,基地班为86%。41%的学生到中科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兄弟院校继续深造,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近5年来,学生先后发表论文147篇,其中SCI论文24篇,核心刊物以上论文141篇。学生的科技作品先后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佳绩。

(生命科学学院 叶妍 供稿)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