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台湾逢甲大学游慧光教授来财政系讲学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9日 来源:

10月12-13日上午,厦门大学财政系邀请到台湾逢甲大学财税系教授游慧光女士做学术报告。游慧光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介绍了他们近期的研究成果,围绕税收和地下经济两个主题,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考察了世界各国税收负担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及台湾地下经济规模。

12日上午报告以《跨国租税负担与所得收敛关系之探讨——台湾地区、中国大陆与OECD成员国之实证研究》为题。游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认为研究税收负担与人均真实GDP之间是否具有类似收敛性和相关性意义重大。她先是介绍了收敛的定义,并提出收敛检查方法:Augmented Dickey and Fuller 1979年提出的ADF检验法;Phillips and Perron 1988年提出的PP检验法;Kwiatkowski, Phillips, Schmidt and Shin 1992年提出的KPSS檢定法。她以1972-2003年台湾地区、中国大陆与OECD23个国家及地区税收负担与人均真实GDP的数据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仅有少数OECD成员国与美国具有成对收敛性关系,而且两经济变量之收敛性并无明显相关。另外,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则与大多数OECD成员国相同,在租税负担或人均实质GDP等经济变量上,均未呈现任何收敛性效果。而进一步检验是否有区域特性会改变此两种经济变量之收敛性关系,结果发现台湾地区与亚洲国家间亦未具有群体或成对收敛性关系。

13日的报告以《A Fuzzy Logic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in Taiwan》为题,创造性地用模糊逻辑的方法估计台湾的地下经济规模。他们首先引用2000年Schneider和Enste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各国都存在地下经济,甚至在一些国家占GDP的比重很高。地下经济规模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除失业率、犯罪率、政府腐败程度和自我雇用的比重外,她们认为税收负担和政府管制是影响地下经济规模的两个主要因素。利用模糊逻辑的方法,经过模糊化、模糊推理和解模糊三个程序,再基于以前的研究成果,计算出预测的1961-2003年台湾地下经济规模。与以前利用现金比率模型和MIMIC模型的研究结果对比,他们发现利用模糊逻辑得出的结论与这二者具有相同的趋势,并且可以做为它们的领先指标。

台湾逢甲大学与厦门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由来已久,双方的财政(税)系之间的交流更是密切。财政系主任陈工教授表示这类学术交流活动会越来越多。游慧光教授的这次学术讲座,跨越台湾海峡,密切了两校两系的联系,开拓了学生及老师的思路,活跃了学术氛围。

(财政系 江新昶)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