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神六成功升空 师生欢欣鼓舞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9日 来源: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12日成功发射升空,令全校师生欢欣不已。在校党委宣传部13日主办的两场座谈会上,师生代表纷纷发表感言,盛赞我国航天科技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和载人航天精神,表达激动的心情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在教师代表座谈会上,8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本立教授首先发言。他说,上世纪60、70年代,“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为我国的国防、外交赢得了有利地位。党中央发展航天事业的决策是英明的,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从杨利伟一人在太空中的21小时到费俊龙、聂海胜两人的119个小时,我国的航天技术迈出了一大步,这个进步无论从技术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有着巨大的意义。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就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离退休党总支的孙福生教授当天从早上6:30到12:00收看了神六发射、升空的全过程,备受鼓舞。他说,中国人对太空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是综合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大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两岸全体中国人都为此感到自豪,这对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系林国星教授长期从事热力学的研究,并且对航天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他为学生开设了“探索外空”的科普讲座。他在座谈会上说,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得益于国家的安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为国家争光,为人民和人类造福。

哲学系陈墀成教授、中文系高波、财政系胡学勤、自动化系王颖、法学院吕微平、国贸系陈焰老师等也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畅谈神六成功升空的重要意义,表示要学习我国载人航天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努力工作。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郑保东主持教师代表座谈会。

在10月14日下午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上,来自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生代表,学生社团代表坦言神六升空带给他们的感动和启迪。

2003级国贸的李同学说:“我感到无比骄傲和幸运,我们见证了祖国的进步和日渐强大;‘神六上天’聚集了全球人的目光,中华儿女有动力也有压力。”一位化学系的男同学,打印了不少有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他最感慨的是,我国的航天事业起点低,发展快,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来自国贸系的女同学则“非常感动,热泪盈眶”, 认为“神六发射成功为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添上了凝重的一笔”。新闻系的李同学历数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认为世界的聚焦,是我们建设祖国的动力。一位金融系的研究生说,“这对青年学生是个巨大的鼓舞,前辈为振兴国家呕心沥血的壮举,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神六”升空时正在上课的一名研究生则坦言,“真是捏了一把汗!下课得知发射成功,心里非常高兴。”2000级企管系的黄从钦同学,2002年起曾在北京军区当过两年兵,认为“神六”成功发射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座谈同学普遍认为,“神州六号”成功发射不但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人类的骄傲。他们一致认为,这一盛事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全国人民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纷纷表示要以此为动力,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多做贡献。余姓男同学说,“每个人都要立足自身,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把这种精神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金融系的研究生说:“在为祖国富强欢呼的同时,要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要从今天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两位同学还从“神六”成功发射获得启迪,表示要把“从高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精神,运用到研究学问当中。学生辅导员代表勉励大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团队精神,常问自己怎样才能用所学影响、改造社会,为社会多作贡献。”有的同学还感动于为神六默默工作的普通人,表示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甘为“螺丝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不懈努力,追求知识,报效祖国。

校团委副书记陈雪玲主持学生座谈会。

(作者:卢明辉 陈巧云)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