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驻村调研”,厦大学子争赴“乡村路”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2日 来源:

由厦门市委文明办和厦门日报发起的“大学生驻村调研”活动引发我校学生热烈回应,据介绍,拨打热线报名的厦大学生就有100多名,而另一些学生干脆“另辟蹊径”,找到学校相关部门,希望能和报社“疏通疏通”。最后,经过主办单位的艰难筛选,12位厦大学子入选。7月14日,他们将和来自全市高校的另外14位大学生共赴同安、翔安,开始为期一周的“驻村生活”,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认为,这项活动为大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往农村,了解“三农”的实践路。

报名消息一见报,就被热心人转贴到厦大BBS中人气最旺的“厦大特快”上,管理学院02级的邓丽娟从BBS上得到消息后,立即打算报名。今年寒假,她就跟随厦大的一名社会学教授在三明进行了一项关于“三农”问题的课题调研,她想再看看厦门农村,让自己的研究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她说,由于这次调研的时间刚好碰到短学期,不然报名的同学会更多。有幸参加的大多是正在毕业实习的02级同学,大家跨专业组成课题组。邓丽娟课题组的成员就来自计统、财金等不同专业,各有所长,可以优势互补。

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丛云飞在热线电话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人类学研究经常作调查,以后,我也要做农村调查,这次下乡对我将来的工作是一个铺垫。”

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这次调研由党报组织策划,和以往参加过的社会实践相比,希望能激发出新的灵感,学到一些社会观察的新视角。02级财政系的宋文博,是学生刊物《厦大青年》的编辑,对党报组织策划的活动情有独钟,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课题组,他们关注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些天正在查资料,拟提纲。他说,我们一定要努力抓住这次机会,体验农村生活,丰富知识;也要向报社记者学习如何进行采访和调查,竭力写出一个真实的农村。

同学们表示,驻村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并不期望会取得多大的成果,他们打算从身边小事入手,以“一人一事,一事一议”的方式,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写自己的真实感想。同时,大家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这项活动也受到校团委和政工干部的欢迎,校团委书记徐姗娜表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也很有创意,校团委会精心配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为厦门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做贡献。

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国英说:“我们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社会实践,前不久,学院已经组织学生学习了清华学生写的“乡村八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批示。现在许多大学生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对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切感受,因此,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农村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有利于他们的就业选择,也符合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宣传部 王瑛慧)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