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7月1日《厦门日报》:五个沙特小伙子 七年修成闽南通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05日 来源:

在厦大标志性的建南礼堂前,五个如同兄弟般亲密的沙特小伙子,肩并着肩,面对着镜头,咧嘴大笑,他们的手中,拿着盖有厦大校长朱崇实印章的厦大毕业证书——沙特向中国派出的首批留学生,昨日在厦大毕业。

来厦前从未听说过中国

米夏、麦赫、穆罕德、塞乐、海森是这些沙特小伙的中文名字,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他们在厦大已经呆了七年了。

他们中的“老大”海森说,我们来厦门的时候,只有十七、八岁,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是在中国度过的,这是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经历。

时任厦大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部主任、现任厦大招办主任詹心丽记得他们刚来时的模样。1998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决定要向中国派出留学生,詹心丽说,这也是中沙建交后沙特向中国派出的首批留学生。阿美公司派人从北京、上海一路走下来,最后选中了厦大。

当时,这些小伙子刚刚高中毕业,通过选拔进入阿美石油公司,公司告诉他们要在中国呆上几年,头两年学中文,接着学习化工。

塞乐说,我们都傻掉了,因为这之前,我们从未听说过中国,更不用说厦门了。一同进公司的同伴,被派去欧洲、韩国或日本,塞乐他们沮丧万分,人们安慰他们:我们到那些国家去,可能是现在不错,但以后就不知道了,而你们到中国去,前景是很好的。塞乐说,从现在看,当时的预测是对的。

毕业论文都是优

1998年的厦门,在这些富裕的沙特人看来,并不十分理想。米夏说,刚开始时,他们还不会自己煮饭,每天都要满大街找清真饭店,吃饭成了难题。长得人高马大的米夏可怜巴巴地比划着:当时,我们天天吃拉面,最后长得和拉面差不多。

但是,更要命的是,他们对中国一无所知。麦赫说,我当时怎么看怎么觉得中国文字就像倒在墙壁上的油漆留下的痕迹。他们在厦大留学的化工系主任李清彪昨日回忆说,沙特学生给他发邮件说,我根本无法想象我会到中国学习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李清彪鼓励他说,彼此!彼此!在我们看来,阿拉伯文也是如此。

塞乐坦白,第一学期,他们根本无心读书,有的人甚至想一走了之。但是,他们逐渐习惯了在厦门的生活,海森说,我们渐渐明白一个道理:要了解一个国家,你必须学习他们的语言,和他们的人民住在一起。还有一个原因,包括厦大老师在内的中国人用他们的热情留住了学生。

李清彪说,我们给他们开“小灶”,甚至还请中学教师来帮他们补习中学功课。他们想见系主任,随时都可以。两年后,沙特学生转入厦大化工系学习。李清彪说,小伙子们都很出色,他们的毕业论文,最后都得了优。

沙特小伙深爱厦门

这些沙特小伙子每年有两个月休假,穆罕德说,每次回来,都会发现厦门又有地方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坚定了小伙子留在厦门的决心,他们中有的人原本很向往北方一些大都市,但是,现在,他们都说,还是觉得厦门好。

穆罕德是他们中的闽南通,他偶尔会蹦出几句地道的闽南语,他们还学会了讨价还价,在这方面,塞乐堪称“老大”,买东西他都会说,不要以为外国人很有钱哦!

在中国的七年,每位沙特小伙子都有收获,海森认真地说,你要送中国老人礼物时,千万不要送钟,中国的夫妻到你家做客时,你分梨给他们吃,千完不要切成两半。

麦赫还发生了一段颇有传奇的“200度的爱情”。他去配眼镜,当他戴上眼镜时,第一个看见的人,现在成了他的女朋友,两人现在准备结婚。麦赫说,我们可以娶四个老婆,但我就要一个。

小伙子们下个月就要回沙特了,之后,他们可能会被阿美石油公司派到中国来工作,麦赫说,他走的时候,准备带走厦门的一抔土。

(原载于07月1日 厦门日报 作者:佘峥 王瑛慧)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