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教育部向我校“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分中心授牌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24日 来源:

2005年6月20日上午, 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五个分中心的授牌仪式。这五个分中心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网络媒体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教材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发教授,教育教材分中心负责人、嘉庚学院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苏新春教授,社科处陈武元副处长,中文系金美副主任赴京参加了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主持,司长李宇明向各分中心授牌。会上宣读了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的书面讲话。至此,教育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分中心已增至六家,另外的一家即是去年7月揭牌的北京语言大学平面媒体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分中心”建在我校,既是对我校语言学科研究力量的充分肯定,也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我校应用语言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成效显著,在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底学校拨专款由人文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共建了“语言技术中心”,下设“语言技术处理实验室”、“应用词汇学实验室”、“对外汉语教学实验室”三个实验室。这是一个跨系科、跨专业,语言信息处理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现在在我校建立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分中心”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国家级语言监测、研究和语言信息处理的大平台。李建发副校长在授牌仪式的大会发言中,表示为确保教育教材分中心的建设达到教育部要求的预期目标,我校将切实为其提供人事管理、财务支持和管理、科研管理及后勤管理等方面的保障。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国内高校共建的这六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分中心,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况进行定期滚动的监测分析与研究,并建设相应的动态流通语料库,继后以“语言生活绿皮书”形式进行发布。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前提,袁贵仁副部长的授牌仪式讲话指出,创办“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是为了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语言生活的现状,建立对社会语言生活进行实时监测和规范引导的长效机制;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的研究手段有了巨大的进步,有很多东西单靠直接观察、用定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影响到结论的科学性。我们应该对语言国情有更多的定量了解,掌握更多的数据,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加以处理,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 袁贵仁指出,建设好这些中心,对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国语言文字资源服务社会的能力,意义重大。

(金美)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