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让研究生成为科研工作生力军 学校召开2004年度研究生科研成果颁奖大会 1184名研究生受表彰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08日 来源:

“研究生是我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将在我校的科研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8日下午举行的2004年度研究生科研成果颁奖大会上,我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吴世农对研究生成为我校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寄予厚望。

表彰大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康平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副校长孙世刚到会祝贺,并为获奖者颁奖。

会上,共有1184名在学研究生获奖,占2004年我校研究生总数的18.53%。据统计,2004年度我校研究生共有各类科研成果2569项,其中理工科学类论文532篇,文科与社会科学类论文1848篇,各类科研项目75项,创作作品95项,专利19项,还有著作类作品1419项。

特等奖获得者、哲学系博士生曹剑波代表获奖学生发言,感谢学校的精心培育。据介绍,曹剑波在学期间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十几篇是在核心刊物上。他说,做学问耐得住寂寞,但决不能闭门造车,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进行学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问之首。他就从科研活动中获益良多。在导师带领下,他参与了六个科研项目,逐步凝炼出学位论文的主攻方向。他充分利用学校和全国的博士生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开阔眼界,紧盯前沿,而论文撰写期间,还经常向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写信求教。

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鑫在发言中,特别强调研究生的角色定位。他说,不要仅仅把自己当成学生,研究生首先应该是研究人员,他勉励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科研条件,培养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要“正直地做人,科学地做事”。

副校长吴世农在讲话中指出,从获奖情况看,我校部分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性和国际化,充分体现出他们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鼓励更多的在学研究生积极开展科研,他提出今后进一步改进科研奖励办法的四点意见,一是更加注重成果质量,特等奖、一等奖的论文,要瞄准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二是分类评奖,以照顾学科差异,全面推动各学科的学生参与科研;三是提高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奖励标谁,宁缺勿滥;四是本校教师中的在职研究生不参加评奖。

据吴世农透露,今年将有2 900多名硕士生和520多名博士生加入到厦大研究生的行列,学校将进一步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

(宣传部 王瑛慧)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