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访管理学院副院长林志扬教授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05日 来源:

当我们带着种种猜测见到林志扬教授时,原先想象中的严厉被眼前这位中年人的亲和、谦逊打破,与其说是一次采访,倒不如说是和一位慈祥长者轻松的聊天。

窗外的阳光温和地透射进来,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80年代。1985年林志扬老师硕士毕业,在那百人中不见几个本科生的年代,硕士意味着高薪厚禄。面对着企业高职高薪的诱惑,面对着社科院这一精英云集成长地方的吸引,林老师选择了留校任教。他说:“我父亲是位教师,虽然在文革期间我也目睹了社会对教师的误解和批斗,但‘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信念未曾动摇过。”正是这一信念和80年代管理类教师的急缺,林教授放弃了在别人看来更好的“去处”而决定留校任教。如今回想当年,林教授说:“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在我看来‘人类灵魂工程师’是最崇高的职业,能够从灵魂上引导学生们成长,塑造灵魂上和智力上都优秀的人才,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林教授努力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对于管理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此,林志扬老师在不断地探索着,早在1989年就以《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一文获得了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但是一些老师用的管理案例都是从国外案例书籍或报纸上找来的,案例教学这种管理教育方法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说到这些,林教授脸上显得有些遗憾,或许是为了好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最好的应用,又或许是感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改变这一现状。

谈话期间,不时地有学生推门找林教授。听他们的谈话很亲切,不像是师生而是朋友间在友好地交流着。林教授为这样的“打断”一直跟我们说抱歉,“学生有问题还是及时解决的好。”问起师生关系,林教授面露自豪之色地说:“尽管工作很忙,还是会尽量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只有把他们当作朋友,才能真正走近他们。”

对于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偏激”的学生,林教授“情有独钟”。他认为在一些怪异的想法中同样闪烁着聪明才智。作为教师,应该从中引导学生,对积极方面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得以学习和提高。而更重要地是让学生们去感受分析这些怪异的观念,去尊重“偏激”的人。

当谈到教学科研中“博”与“专”这一普遍存在的矛盾对立时,林教授谦虚地说自己的能力有限做不专,而且自己研究的领域是管理学基础理论,必然涉及比较广的一面。谈起管理的基础领域,林教授深有体会地说:“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不重视管理,在上世纪的90年代管理不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研究其基本理论的人很少。国内很多商学院的教授也都是经济学家,他们多以经济的眼光看管理。但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角度有很大的差异……”正因为管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需求、本性等,因此需要多方面广博的知识。

采访结束离开时,林教授亲自为我们开门。或许正是他这种平和谦逊的性格,成就了他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做“灵魂工程师”的信念追求。

(陈庆珍 陈燕君)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