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科技大篷车”跑遍八闽 百余项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05日 来源:

12月22日,由我校科技处和社科处主办的科研项目全省巡回推介活动圆满落幕。从12月15日起,我校二十多个学院分管科研的院长、副院长和部分专家,带着400项科技成果和200多项专利技术,在校长助理庄宗明率领下,到全省8个设区市巡回推介科技成果。走出厦门,主动大规模地集中推介自己的科技成果,此举在我校历史上是首创。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科技大篷车”。据初步估计,有100多个项目和企业实现了初步对接。

以往,厦大的科研项目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许多企业守着身边的厦大却舍近求远。推介会上,有备而来的厦大和同样有备而来的企业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本厦大的项目推介手册,告诉企业我们能做什么,一本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招标手册,告诉厦大企业需要什么,不约而同地让学校和企业之间以往不对称的信息擦出了火花。

在首站宁德,市计委主任周敦彬听完介绍,就将地方和企业所需解决的难题和盘端出,如沿海滩涂大米草治理、大黄鱼的保鲜技术、海藻深加工等。市渔业协会的领导和海洋与环境学院的李文权教授就微藻的多糖提取进行了深入洽谈。福安康华电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看中了机电学院一个项目,就从宁德一路追到厦门,与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忠取得联络。

在三明和南平,企业家们闻讯蜂拥而至,科技项目频频寻得“意中人”,将推介盛会引向高潮。化学化工学院的项目受到热烈“追捧”,企业的老总和技术人员排起长龙,等着与该院副院长方维平交流。推介会的效果让方院长颇感意外,他带着50多个有望对接的项目回来,将尽快为企业家和项目负责人接上头。生命科学学院的项目也大受欢迎,三明电视台记者对龙敏南副院长的采访都是在企业家的包围中进行。

尝到甜头的还有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与制定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是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传统方式,目前我校经济学院有关课题组正在为厦门、三明、泉州、莆田等地市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而此次对接会也让人文社科也找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用武之地。湄州岛管委会希望人文学院的福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项目申报与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能帮助湄州岛对妈祖等宗教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同时,管理学院和艺术教育学院的领导也表示,将利用多学科优势,为其旅游品牌做整体包装。

宁德市计委主任周敦彬对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梦秋说:“你们带来的畲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我们正在开展‘抢救畲族文化’的工作。”在三明,艺术教育学院李蔚青副教授曾设计过的一些著名企业标志一亮相,就有企业家专程拿着产品找到他,请他帮助为其品牌“美容”,还有一家企业干脆把李教授拉到工厂,请他为企业环境进行形象设计。

推介团所到之处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极大欢迎,省市领导、在榕高校的领导和企业家180多人出席了福州市的推介会。科技企业的代表也在会上发布技术难题招标信息。莆田市不仅组织了100多家企业来寻求技术支持,还专门针对社会科学项目,组织了人事局、教育局、文化局等政府部门来参加。

经历了八闽大地1900多公里行程后,推介圆满会结束,但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却永远止境。庄宗明说,厦大第一次开展如此集中而大规模的推介会,不仅仅是希望让社会知道我们已经做出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在平时为科研项目转化建立长效机制,让技术开发随时有渠道。我校将与福建技术交易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这个平台,长期向全省、全国推广我们的科研项目。

(宣传部 王瑛慧)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