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能源学院:党员争做创新创业先锋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3日 来源:

10月12-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大学举行。能源学院“秸秆变形记—农林废弃物提取低聚木糖的生力军”项目代表厦门大学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决赛,经过激烈紧张的角逐,勇夺红旅赛道金奖,创造能源学院在该赛事中历史最好成绩。

参赛团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学院长期以来用党建和思政教育深耕创新创业育人工作密不可分。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育人合力,夯实育人平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一流新工科人才,为助力科技兴国贡献能源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紧抓思政工作生命线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党建是思政工作的生命线”,按照“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建设”理念,聚焦学院中心工作,创新育人体系,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一流人才培养上。一方面,凝练科研方向,将研究生支部建在科研方向上,促进党建工作与专业科研深度融合,以抓党建来推动业务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树立“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思想,针对本科生低年级没有党员的现状,将能源先锋党支部延伸到本科生低年级,辅导员下到学生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做实做细基层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政工作上的核心作用。

2018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参赛项目核心成员李郁昱在获得金奖后采访时说到:“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与担当,我们应当肩负起这份责任。创业之路不平坦,作为一名党员,每次在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铭记党员就应该在最关键的时刻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主动扛起团队大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大家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克服困难、直到胜利。”

“秸秆变形记—农林废弃物提取低聚木糖的生力军”项目将果枝、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通过技术手段转换成高附加值低聚木糖,从提升农林废弃物利用率、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充分展示出了能源学子与国家同频共振、将创业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激昂风采。

建强教书育人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院党委深耕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田,党建引领成效显著。不断提升党组织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吸引力,下大力气把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成党员。依托能源先锋党支部,召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的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担任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把指导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成果转化等作为师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完善育人机制,凝聚育人合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参赛项目指导老师、刚发展入党的青年教师曾宪海教授这样说道:“教书育人的范围不单单只是在课堂或实验室,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需求,帮助学生引领方向、指导学生发展,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应当在学生第二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打好铸魂育人组合拳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爱国教育为“硬核”,理论实践深度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将人生的奋斗目标与国家需求相契合,在响应国家战略中传承厦大爱国基因。按照精细化思政育人工作要求,着力打造“能源论坛”,精心设计新生研讨课,创新课程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厚植家国情怀,打造课程思政品牌,筑牢育人根基,提升育人实效。

参赛项目负责人李嘉臣在金奖事迹分享会上动情地说:“心中有国家,手中有技术,伸手能与国际接轨,立地能写中国文章。这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成长目标,也是学校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不负这个时代,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挥洒青春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起厦大人的使命和担当。”

“秸秆变形记—农林废弃物提取低聚木糖的生力军”历经2年时间,深揣家国情怀和奋斗激情,带着先进技术深入全国50余个贫困县、乡村开展扶贫调研和对接活动,签订了近60份扶贫合作意向协议,将青春和智慧挥洒在创新创业、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学院党委将以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创新引领,继续对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以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为己任,在全国能源学科人才培养中贡献厦大力量。

(能源学院)

责任编辑:黄伟彬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