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易田思甜”团队参加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项目对接活动(黑龙江)对接活动,走进黑龙江大庆东方红村进行实地考察。

东方红村是林甸县四季青镇的贫困村。项目团队了解了东方红村的基本情况后,6月20日致电村政府,表达了实践调研的合作意向。当地政府在了解了“易田思甜”项目具体情况后,热情邀请团队进行面对面洽谈。
6月24日至27日,“易田思甜”到达东方红村展开实地调查。据政府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村中有户籍人口20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2人。东方红村以农业为主产业,主要种植玉米、红小豆等作物,农业生产还保持在一个相对原始的状态,没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之工业化、产业化,因此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与农民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该地农林废弃物堆积也是一个常年困扰民众的严重问题。玉米秸秆是当地主要的农林废弃物,虽然政府不允许焚烧,但村中并没有技术条件和设施去消化这些大量的废弃物。农民们别无他法,只能以填埋、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了当地严重的空气、土地污染,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形成了恶性循环。
东方红村的秸秆处理难题与“易田思甜”核心技术不谋而合:团队旨在回收农林废弃物,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将其转化成高纯度的低聚木糖,使废物处理率更清洁、更有效。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代糖,低聚木糖在一线城市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东方红村存在的大量秸秆,正是项目所需的重要原料。另一方面,大庆地区地广人稀,路面运输交通便利,为项目团队在村中设立工厂促进低聚木糖产业线运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完整的工业生产链搭建后,必将调整村内产业结构,为村民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通过回收废弃秸秆为村子创收,一举两得解决农林废弃物污染难题与贫困问题。
6月27日,本次项目对接活动结束前,项目代表到村政府办事处,与东方红村代表就项目具体情况、合作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团队经调研,对东方红村发展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初步制定了秸秆处理解决方案。政府代表表示,该项目与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高度契合,当场与项目团队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如今,高效利用生物资源和促进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回收利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点工作,是被实践证明的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易田思甜”团队即符合当下趋势,也响应了环保工作与扶贫工作。迄今为止,“易田思甜”团队已具备实现低聚木糖工业化生产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走访了全国4省5县,与各地政府、企业、及广大农民开展项目交流对接工作。预期能为每位农民实现增收1450元/年,第一年预计可为对接县、村逾2000名农民带来收入增收,共计实现增收超过290万元,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下一步,学校大赛工作组将持续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向深入,继续将“红旅”活动常态化,推进红旅项目对接落地,同时进一步推进参赛项目融资对接,真正落实大赛的意义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
(能源学院 大赛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