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如何在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战役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如何把支部建设与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培养家国情怀相结合?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概率统计党支部秉承“弘扬景润精神,争做景润青年”的理念,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号召,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建“景润青年”学生党员扶贫支教队,实地走进云南晋宁双河民族中学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式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寻找 让助力脱贫攻坚的想法落地生根

“你们就像燕子一样,每年6月份就会飞回来,为孩子们带来外面的世界,也带来梦想,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种子,等它发芽。”双河民族中学的校长说这话的时候,眼中泛着光。
六年的时光,这个学校的名字、这个学校的模样,以及在这个学校发生的点滴故事都成为“景润青年”学生党员扶贫支教队和双河民族中学师生共同的记忆。
六年前,通过在云南省晋宁团县委工作的院友郑泽林的联系,数学科学学院硕士概率统计党支部将目光定位在了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晋宁县——双河彝族乡——双河民族中学。地图上的坐标渐渐清晰,寻找的你,我们来了。
双河民族中学创办于1976年,是双河彝族乡少数民族乡镇中学,是晋宁县首期创办的两所民族中学之一。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升学率低,是这个学校当时的情况。通过晋宁团县委与双河民族中学对接后,校方表示热切欢迎并希望支教队前往开展支教活动。在一系列认真的调研和筹备工作后,这支从南方海边而来的“燕子”队伍飞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为他们带去外面世界的讯息。
去年七月出发前,该届前往支教的队员吴忠二很激动:“这次实践活动令我期待已久,圆了毕业前深入贫困落后地区,为当地发展做出一点贡献的梦想,我们这次赴云南晋宁开展支教实践活动,就是响应了时代的号召,把自己的使命价值根植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从2014年至今,支部连续六年组建“景润青年学生党员扶贫支教队”,来到这所学校开展扶贫支教、社会调研、医疗下乡活动,播种科学种子。一次次的支教,交流的双方都在见证着彼此的成长。“我们不仅要成长为像景润先生一样的有为青年,还要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走上炼成‘景润青年’之路。”实践队队长郑园说。
播种 让理想之光在彝乡熠熠生辉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在认真调研了山区民族中学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后,支教队做足功课,结合自身所学所长制定了详细的支教辅导方案,这方案中不仅有学业上实实在在的辅导,有资金上实打实的“输血”,更有理想上的打气鼓劲,为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
“厦大学子进讲堂”,支教队成员们结合学生们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数学辅导方案,反复修改试讲,将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与方法通过有趣的形式传授给孩子们。数学、物理、地理等课程知识在举例、讨论、提问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变得轻松活泼易懂。“学习思维和学习兴趣是我们更为看重的。希望能把我们自身体会到的学习方法在与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中带给他们,对他们有所帮助。” 支教队廖康恩贝说。
为了充分利用与孩子们的相处时间,支教队队员每晚晚自习期间坚持到教室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巩固知识。同时,支教队还特意设立专题辅导,坚持每晚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子“开小灶”,帮助他们拾遗补缺、巩固知识。双河民族中学教导主任表示,支教队到来之后,学生自觉前来晚自习的人数明显增加,提问的热情也高了不少。
今年,实践队申请并入选了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2019年诺维信“生物催化之美”教育计划,将生物酶优质科普课程带到少数民族乡镇中小学,引起当地教师以及学生的热烈反响。
“以后我想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我想要设计双层火车,让火车通往每一个地方,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也能很方便地出去看看。”这是双河民族中学一位男同学参加支教队带他们前往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后的感言。开阔眼界、激发斗志、树立理想,是支教队想带给同学的最宝贵的东西。为此,他们联系厦大校友在双河民族中学设立“寻找景润少年”奖学金,以中考优秀学生奖励、春节前贫困家庭走访慰问以及遇变故家庭持续资助三种方式发放,在生活上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在学习上激励学生们奋力拼搏;联合晋宁团区委,陪伴“爱心班”学生一同前往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在校园里录制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点燃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在歌声中体验对祖国的热爱……
成长 “景润青年”用行动书写青春梦想

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每届支教队的成员也许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概率统计党支部的一员。他们在哪,就把支部活动开展到哪,就把党的旗帜高扬到哪。
支部书记李雯莉至今难忘那次与当地教师党支部开展的“勇担时代重任”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厦门大学校友陈景润先生受到表彰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实践队员们作为景润先生的学弟学妹,是“景润精神”的继承者、实践者,应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走进基层,了解社情民情,为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动书写青年担当。”
在双河民族中学教师党员们的带领下,支部集体前往双河乡烈士陵园进行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在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
在双河民族中学小会议室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支部成员结合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彼此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刚来到双河的时候,我还为住宿条件的有限而有所抱怨,当看到这里的学生们早上6点到晚上11点的学习生活,我觉得很惭愧,我应该向同学们学习艰苦奋斗的作风。”支教队队员姚瑶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反省。
“这里的学生们学习很辛苦,背后的老师们更让我敬佩。老师们的家庭大都不在学校附近,他们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家人,他们将青春献给山区教育,只为帮助这里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支教队队员肖秋龙一再感慨。
“短短二十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党员同志们。在这里,我寻求到最真诚的帮助,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景润青年’的内涵。我愿意在这条道路上发光发热,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责任。”党员郭昕说。
“景润青年”扶贫支教党员实践队为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打开一扇窗,让“景润青年”的理想之光在彝乡熠熠生辉。学以致用,勇担时代使命,“景润青年”们用永不掉棒的接力行动书写着青春梦想,践行着党的宗旨,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宣传部 欧阳桂莲 图片由支部提供)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