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回信精神,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精准扶贫事业,将知识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7月12日,第五届厦门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幸福中国小分队”——数字乡建项目团队,在学校大赛工作组的组织和统一安排下,前往泉州市泉港区萧厝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和对接活动,深入了解萧厝村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立足村情民情,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去新思路和新方法。
萧厝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泉港区南埔镇,位于南埔镇的东北海角,是个三面环海一面依山的著名渔村小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建筑类型多元,包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及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共计31栋。和大部分闽南传统建筑一样,萧厝村的历史建筑尚缺乏统一的建筑测绘文档。虽然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缺乏族谱、传说、历史人物事件、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调研及有关记录。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无疑是萧厝村实现振兴的重要途径。其传统建筑及人文底蕴,是反映其历史文化特色丰厚、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和传统建筑遗产保存良好等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的重要内容。数字乡建项目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萧厝村建筑测绘与普查、进行人文信息建档,不仅能为萧厝村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规划、严格保护提供指导,也能为萧厝村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和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有效途径。

在调研期间,项目团队与当地村委举办座谈会,并在村委的带领下实地走访村庄,对萧厝村的人文、建筑、风俗等信息进行了全面地交流,详细了解村子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并分析村子未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会上,团队就村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村委会和村民代表深入洽谈并达成共识,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并顺利签署合作协议。
经过充分调研和实地考察,团队拟采用革新的技术手段,利用航拍摄影、全景摄影、VR全景、虚拟仿真和激光扫描等技术对村落格局、公共空间、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按照不同的保护级别进行全景虚拟展示和三维建模,根据调查和三维建模系统的数据,对每栋建筑给出包括历史、建筑、文化、人文等多方面的价值评估报告,并且根据其价值评估给出修缮更新活化建议报告。这样能够建立比较直观全面的历史建筑数位化档案,不仅便于检索查阅,也有利于后期对于历史建筑的信息系统(BIM)建设,更加有助于对其保护更新和开发利用。
现阶段,团队已完成全村的航拍倾斜摄影建模,31栋重点建筑的建模以及部分人文信息的录入,并将持续关注萧厝的建筑保护与发展,实时更新相关信息。截止目前,团队已于闽南、闽西、闽东等多地村镇签署了合作框架,7月20号将在大赛工作组的组织下,前往龙岩永定土楼,展开中央红军线路的调研及与当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持续推进福建省其它地区的项目对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的建设。
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大赛工作组认识到位、策划到位、落实到位、组织到位,提早做好了各项安排。接下来,工作组将进一步推动更多高水平厦大“双创”人才和高质量厦大“双创”项目,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大赛工作组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