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厦门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峰会在厦门宾馆举办。本次峰会由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创新研究院、厦门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具体承办。峰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引领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会上,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作致辞演讲。他表示,厦门大学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孵化载体,精心打造“厦门大学科创梦工场”开放性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科研工作人员、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维度服务。近期,学校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编制时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校长张荣对科技成果转化均作了重要指示。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政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与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升级。
今年,厦门大学相继获评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今后,学校将依托重点优势学科,推进校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学校科技知识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和产业园区合作,更好发挥厦大作为“双一流”高校服务地方的作用。同时,厦门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厦门市科技局积极参与中技所海丝中心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了“厦门大学科创梦工场”工作服务体系,为厦门市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后,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曹伟民发表讲话。他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此次活动的目的正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之间的有效衔接,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
中国科学院海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卢灿忠在致辞中对海西院各所的优势资源以及在产学研协调创新中取得的相关成绩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本次峰会的承办方表示感谢。
会上,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成果转化处工作人员对厦门市近些年出台的《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管理办法》《厦门市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行深入解读。

厦门大学、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厦门城环所、稀土所、泉州装备所)、厦门市医药研究所在本次峰会中共同发布了228项最新科研成果,其中厦门大学发布7个领域200项成果,与129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对接。现场有20个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对接成功并进行了现场签约,合作金额达1770万元,合作领域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其中厦门大学“橡胶/石墨烯结合机理与分散助剂研究”等5个现场对接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3个方向。

本次峰会还举行了第五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授牌仪式、共建“海丝国际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联盟”倡议暨“海丝联盟科创服务云平台”启用上线仪式。据悉,该联盟由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嘉庚创新实验室、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联合发起,今后将邀请国内外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创新型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次峰会还邀请了厦门大学、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等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就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主题演讲和案例分享。厦门大学戴李宗教授、石江宏教授分别带来《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合作》、《厦门大学海西通信中心产学研全链合作新探索》主题分享。
(资产公司 蔡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