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门大学百年影像史暨影像辞典高峰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7日 来源:

12月5日,初冬时节,厦门大学海风吹拂,风和日丽。厦门大学百年影像史暨影像词典高峰论坛在科学艺术中心举行。作为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论坛之一,本次高峰论坛以“用影像记录历史 用视频温暖世界”为主题,邀请了国内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本次论坛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由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开幕式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主持。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进功,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先后致辞。

徐进功在致辞时,用“高朋满座,大咖云集”形容此次论坛,并感谢大家齐聚“最美校园”厦门大学,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和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他结合厦门大学自1922年设立新闻学部以来的发展历史,强调新闻传播学院要在全媒体和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学科融合、致力新文科建设,并在“教育部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这一身份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新闻学科,回答好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如何探索全媒体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些重大时代命题。

余清楚在发言时,强调要通过此次论坛反对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来描述历史,反对用娱乐主义的方式来否定历史、歪曲历史。自媒体时代,他认为我们要利用好移动视频、平台优势和影像资源,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余清楚提出了要把影像技术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把影像记录和教师科研结合起来、把影像历史和党史的传播结合起来、把影像资料和专家交流结合起来的四点建议。

开幕式上,徐进功接受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铸向厦门大学捐赠的长达三万分钟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厦门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陈滨为王铸颁发了捐赠证书。王铸在捐赠环节表示,华夏传记未来将持续向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捐赠影像资料,并持续推进“图像百年——华夏文明五千年影像词典”项目的建设,助力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学科和人才培养,推动影像史学研究、国家宣传工作和视频影像工作,为完善新中国史和党史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陈滨(右)为王铸(左)颁发捐赠证书

捐赠仪式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影像史学研究中心聘任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题材理论文献片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广电总局管理司原司长金德龙,学习出版社原社长董俊山为影像史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聘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导演夏蒙,中广联合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新闻电影集团副总裁赵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张军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学术总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龚莉为影像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徐进功、余清楚分别为这几位专家颁发聘书。


金德龙(左2)、杨冬权(右2)、董俊山(右1)受聘为影像史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龚莉(左2)、张军锋(左3)、夏蒙(右2)、赵捷(右1)受聘为影像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聘任仪式结束后,徐进功、余清楚、赵捷、人民视频副总编辑申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白河山,携同院友代表、厦门广电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郑红上台,共同开启中国大学生“最美校园”短视频大赛仪式。此次大赛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联合中广联纪录片委员会共同发起,由人民视频、北京中视北方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提供平台支持,并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征集最美中国校园短视频作品。所有参评作品将由人民网、华夏传记、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建东南卫视、厦门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视觉中国等全国知名平台的业界领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评审,成功入选的短视频作品还将在人民视频等主流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推广。

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

本次高峰论坛围绕“用影像记录历史 用视频温暖世界”这一主题,分别举办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活动,与会专家就探讨如何用影像语言来对历史档案进行记录、保存、研究和传播以及围绕“凤凰花季毕业影展的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多个角度展开了深入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论坛活动现场


(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夏】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