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学校启动《“这片神奇的沃土”——身边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围绕“英雄”“复兴”“创新”“信念”四个主题,组织部分学院调研实践队就近走访、深入调研周边“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用此地此处的鲜活素材、贴近师生的本土载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班建设,打造“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示范亮点。12月5日,在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郑镇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天庆的带领下,信息学院2020级选修周天庆老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93位同学以及信息学院团委副书记蔡胜男,辅导员郑一鸣、佟瑞琪,学校党委宣传部陈联文等几位老师一同前往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岛后山烈士陵园、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以及翔安机场开展身边的“四史”学习调研活动。

本次实践队首先来到大嶝街道后山顶烈士陵园进行公祭活动。全体成员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行三分钟默哀,学生代表献上献花,大家环碑一周,瞻仰烈士纪念碑。公祭仪式结束后,大嶝岛驻岛部队郭排长介绍了这座于1979年清明建成的烈士陵园的历史、纪念碑的设立以及“英雄三岛”精神的内涵,通过生动的讲述和鲜活的英雄故事,让在场的师生深受感动和教育。

大嶝街道后山顶烈士陵园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1958年“8·23”炮击金门战役中牺牲的300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官兵的骨灰。2009年3月,该烈士陵园被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设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到达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后,实践队分成两组,在园区讲解员的带领下陆续参观了“八•二三炮阵地遗址”、“英雄雕塑广场”、“战地坑道”、“英雄三岛军民史迹馆”、“军事武器陈列场”、“国防教育馆”、“祖国和平统一展览馆”等革命历史景点。在本次活动开展前,同学们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对英雄三岛的背景知识有了初步的学习和了解,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加深了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真切地感受和理解那段历史,那些牺牲和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代表温子涵带领在场师生重温《告台湾同胞书》,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下午,实践队乘车前往中铁十二局集团厦门市轨道交通3、4号线翔安机场站开展学习实践。到达后,广阔的建设场地让同学们感到震撼。师生们现场认真听取了现场负责人对新机场片区总体规划、施工进程以及建设意义的讲解,表示十分期待新机场建成后为厦门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活动最后,周天庆总结说:“参观大嶝战地观光园烈士陵园,能够让大家明白在新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主流的发展历程中,还有海防前线的浴血硝烟,提醒我们每个人今天的安宁生活,来之不易。而大嶝国际机场建设是厦门特区发展史的缩影,更是改革开放史的见证。国家建设,人人有责。”
郑镇锋谈到,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之际,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具有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意义。学校深入挖掘校园及其周边的“四史”学习教育资源,组织调研实践队深入学习基地,开展 “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希望师生们通过实践学习,能够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听清时代脉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奋发有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建校一百周年。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走出校园的思政课相比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这些历史,自己学到更多、感受更多。
(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