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5日召开的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第七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和第二届张福绥贝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柯才焕教授和刘志宇教授分别荣获“张福绥贝类学奖”杰出贡献奖和“曾呈奎海洋科技奖”青年科技奖。
“张福绥贝类学奖”以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贝类养殖学家张福绥院士命名,旨在奖励长期致力于贝类学教学或科研并取得突出学术成就,或在贝类研究、教学、科普、产业等方面作出创新性贡献的我国科研工作者,促进中国贝类科学与技术发展,普及贝类学知识。目前已评选两届,共评选出“杰出贡献奖”1人、“青年创新奖”4人。柯才焕教授为首位“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柯才焕,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长期致力于贝类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主持培育出3个鲍鱼和1个东风螺国审水产新品种并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大黄鱼和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突破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迄今已发表论文350多篇,其中SCI期刊收录论文2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15年获国际鲍鱼协会杰出贡献奖。

图为柯才焕教授
“曾呈奎海洋科技奖”以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呈奎院士命名,旨在继承、开拓和发展曾呈奎先生在海洋科技领域所开创的事业,弘扬其爱国奉献、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广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热爱海洋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目前已评选七届,共评选出“突出成就奖”10人、“青年科技奖”23人。此前,我校洪华生教授获第二届“突出成就奖”,戴民汉教授、王大志教授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刘志宇教授获此奖项,再次凸显了我校海洋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刘志宇,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副院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完成国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主要从事海洋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在剪切不稳定理论及海洋湍流生成机理与参数化、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与能量串级机理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在JPO、JFM、GRL等多个物理海洋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5篇。现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第160工作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图为刘志宇教授
(海洋与地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