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第十一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莆田召开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4日 来源:海洋与地球学院

4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召开,来自国内12个科研单位、15个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以及国内从事鲍鱼产业的100余家企业单位共计240余名代表参会。与会代表以“齐聚多元生态,共话产业未来”为主题,对我国鲍鱼产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研讨。

本次大会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主办,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牵头承办,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莆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莆田市秀屿区委、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兄弟院校、新闻媒体以及国内外鲍鱼相关企业的支持。

会邀请了9位来自种业、饲料、精深加工、餐饮、数字渔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主题报告,同时安排2个专题沙龙讨论,从全产业链、多产业融合的角度,全面总结了鲍鱼产业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深度探讨了我国鲍鱼产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对策,对进一步推进我国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开幕式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罗志涛、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健明、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新群、莆田市秀屿区区长郑松青和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书记吴立武等领导出席,国际鲍鱼协会主席Ricardo Searcy Beanal和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宋林生教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罗志涛、吴健明、郑松青在开幕式上致辞。

我校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刘涛教授和环境与生态学院李少斌副教授分别作大会报告。柯才焕报告了中国鲍鱼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鲍鱼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并首次展示了由厦大培育的国内首批鲍鱼珍珠等科研成果;刘涛从鲍鱼饵料的角度,介绍了我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强调了海带与鲍鱼产业发展的联动关系;李少斌介绍了鲍养殖碳足迹评估案例,提出了低碳生产理念。

会议同期召开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游伟伟教授分别被推选为第二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会长和秘书长。

会后代表们还实地参观了莆田鲍鱼科技产业园和4家鲍鱼加工企业。

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自2008年起,已分别在福建厦门、福州、东山、连江、莆田与山东荣成等地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柯才焕课题组在十一届会议的发起、组织和会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课题组立足我国鲍鱼产业需求,围绕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构建了鲍遗传育种平台,培育出3个优质、高产、抗逆的国审水产新品种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海洋与地球学院)

【责任编辑:王志鹏】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